老古過去時組織接機還算正常,回國時甚至還組了團陪著一起飛魔都,市面上買不到周邊就殺到唐宋影視,直接把公司的存貨買空了,把老蔡給樂得找不著北。
總結下來,一部《魔都假日》讓鉑爵名利雙收,既立了旗,又揚了名,還撈了米。
陳一鳴和包娜娜一直出差在外,坐鎮鉑爵的馬云騰被迫陷入“幸福的煩惱”。
原因很簡單,《魔都假日》熱度不減,方方面面的需求自然是紛至沓來,約訪問的媒體,談合作的同行,邀座談的協會,天天不斷。
這些大壯哪個都應付不來,他大學里學的那點專業知識,早就打包還給教授了。
他好不容易拖到陳一鳴回來,結果一聽正主回來就要閉關,眼淚險些奪眶而出。
“鐵柱啊,你就找個機會公開露個面吧,咱們畢竟是新人新公司,架子端太高會下不來臺滴。”
陳一鳴也沒轍,當他不想人前顯圣露大臉嗎?
可這眼瞅著就1月下旬了,《1951》的文學劇本還沒影子呢,和出去裝逼比起來,孰輕孰重啊!
“還是算了吧,劇組天天都是一攤子事,好不容易才把前期工作安排完,我得趁著這個空當趕緊把劇本趕出來,不然耽誤了拍攝,分分鐘流掉的都是錢啊!
等把《1951》忙活完,我高低都得給自己放了大假,這一波可把我給累毀了。”
一聽這話,馬云騰已經到了嘴邊的勸說,終究還是收了回去。
從面色上就能看出來,陳一鳴這段時間被折騰得不輕,人肉眼可見地瘦了不少。
大壯本來計劃晚上拉著陳一鳴湊個局,把他介紹給幾個圈內的朋友,現在也改了主意。
三人把近期情況對了一遍,沒發現有什么大問題,就草草結束了碰頭會。
<divclass="contentadv">陳一鳴回到租屋,飯都顧不上吃倒頭就睡。
躺在熟悉床鋪上的踏實感剛剛滲入他的感官,一陣困意襲來,他就被拉入了黑甜的睡眠。
……
電影是一種典型的視聽藝術,落在紙面上的文學劇本,重要性究竟有多高呢?
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答案。
本時空陳一鳴初來乍到,對圈內導演的認識只限于網絡,不過原時空的一眾名導,陳一鳴還是很熟悉的。
比如攝影師出身的國師,就十分依賴文學名家創作或改編的劇本,他自己鼓搗的故事十個里八個都砸了鍋。
與國師齊名的吟詩小達人,同樣屬于人菜癮大的案例,有大師級編劇蘆葦出手的《霸王別姬》是經典,自編自導的《無極》是血案,涇渭分明。
馮小剛能在體制時代從美工跳級做導演,靠的就是能寫劇本,他早期導演的電影大多會參與編劇,他也憑借獨有的京味兒幽默,在華國開創出馮氏喜劇這片天。
不過他的編劇風格過于突出,跳不出自己的舒適圈,一旦進入陌生領域就不靈了。
真正做到通吃視聽語言和文學語言的華國導演,只有姜文一個。
把這四位的名字排成一行畫個單向箭頭,就大致可以說明導演對文學劇本的態度了。
不屑一顧的是凱子哥,因為他自恃詩氣護體,劇本和編劇完全是對他滿腹才華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