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慕強心理老曹老范
當天的劇組見面會結束得很快,各部門負責人和演員們做完自我介紹,交換過聯系方式,30分鐘不到就解散了。
林蕭和沙老師照舊進山監工,帶走了主要幕后人員和3個制片人,小美和生活制片率領車隊跟在后面,把大坨物資先運進去。
演員們繼續訓練,今天開始劉東君也要加入進來,新兵也是兵,雖然故事里主角身上兵味兒很淡,但基本的軍事素質還是要有的。
按照原計劃,他們要一直訓練到大年三十,然后放假3天回家過年。
節后回來之后開始接觸實彈射擊,熟悉各種槍聲、炮聲和爆炸聲,再放量式射擊打到周身硝煙味,才算是集訓完畢。
劉東君依舊是例外,他只聽聲不摸槍。
陳一鳴沒有跟隨大部隊進山,而是一個人跑去駐地多媒體教室看片子。
2010年的部隊駐地已經相當與時俱進,局域網上的內容相當豐富,特別是國內外的戰爭電影和紀錄片,更是一應俱全。
陳一鳴先把過去40年國內幾次閱兵式的視頻調出來一遍一遍地看,對每個近景特寫進行研究比對。
事實證明記憶沒有欺騙他,邊境戰爭之后的那次閱兵,士兵狀態確實和其他幾次截然不同。
老兵的殺氣不是腦補意淫,是真實存在的。
然后他開始大量拉片,國內外的戰爭電影有啥看啥,不過記錄的不是拍攝手法,而是自己的情緒變化。
他不看自帶高光的主角,只看配角和龍套,把他覺得死得其所不顯突兀的片段,全部拉出來逐幀分析。
這種方式幫助他篩掉了低質量的劇情殺和煽情殺,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然后他在腦海里的想象空間中,把昨天的段一寧替換為原片里的演員,重新結合上下段復映一遍。
結果算是好壞參半。
好的地方在于,該片段的質感和氛圍確實有所提升。
當角色替換成老段之后,原片里果決赴死的行為變得更加復雜多元,不再是簡單的“拼命”、“尋死”,而是多了一種“活下來創造奇跡”的期待感。
壞的地方也很突出,與前后劇情格格不入,整體節奏全亂套了。
首當其沖的就是主角,配角死亡刺激下的情緒爆發,不是不到位就是太過分,反正都很低級。
然后是其他隊友和敵人,要么蠢到炸裂,要么惡到非人,反正不是什么好形象。
想要重新找回節奏,就得相應提升其他演員的“強度”。
不想被強人搶走光芒,那么隊友和主角也得是強人。
而能夠讓強人拼命的敵人,本身也要足夠強。
可是,這樣子拍下來,究竟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陳一鳴整理到最后突然發現,原來戰爭片的背后,居然是人類先天的慕強心理在支撐著。
《士兵突擊》是典型的群像戲,可是給陳一鳴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人物弧光完整的許三多,而是演到一半才出場的袁朗。
《黑鷹墜落》的主角明明是喬什-哈奈特扮演的游騎兵小隊長,但不管他把片子刷幾遍,情感投射的對象始終還是艾瑞克-巴納扮演的三角洲尖兵。
是段奕宏演技碾壓王寶強嗎?還是艾瑞克比喬什氣場更足?
顯然都不是,純屬人設使然,強人味兒放在戰爭片里,就是最吸睛的。
由此可見,老段的強人演法其實不值得推廣,因為現實軍隊不可能個個兵王,同樣戰爭片的演員陣容也不可能全是蘭博。
不過具體到《1951》,卻又不一定完全不行,也許還真有嘗試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