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經驗直覺
林蕭頗為動感情的發言,讓討論的勢頭剛剛起來,就陡然墜入谷底。
是啊,電影終歸是要面向觀眾的,主創一味自嗨,本就是拍片大忌。
凡是在圈里摸爬滾打過的,從導演、幕后再到演員,都能明白一個道理。
編劇的筆下世界是a。
導演的分鏡想象是b。
演員的演繹詮釋是c。
服化道、攝燈錄再加上特效、音樂多重疊加,最終呈現的綜合效果是d。
等到電影上映傳遞到觀眾那里時,可能已經是xyz。
編、導、演三者的主旨與私貨,能被觀眾感知到的不過十之二三。
而且限于觀眾個人的認知與三觀,排除曲解和偏見,能夠最終與主創達成“思想共鳴”的,十分之一已然是理想狀態。
林蕭的話不中聽但很直白,既然在策劃之初就試圖通吃國內海外“兩開花”,那就堅持做減法的初衷不要搖擺。
之所以選擇一鏡到底極致炫技,不就是因為貿然上價值會導致傳播受限么?
林大神說到最后已經近乎于指著鼻子“訓斥”陳一鳴,你一個導演,訪問個老兵就陷入自我感動不可自拔,你的藝術堅持是不是過于不堪一擊了?
陳一鳴被訓得啞口無言,一度也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想的太多腦補過了頭兒?
段一寧這個戲癡相對更加純粹,馬上開口反駁。
“我同意林指導前半部分的觀點,三個違背確實存在。
但我不同意林指導后續的處理意見,既然缺陷客觀存在,在策劃階段就要努力修正。
如果受限于客觀條件無法修正,那就發揮主創的藝術創造力,想盡辦法來平衡或中和,進而變不利為有利,追求更好的效果。
從演員自身出發,我認為人物動機的揭示,重要性遠大于觀眾體驗的維持。
我同樣用林指導的邏輯來演繹。
按照原方案執行,觀眾剛看完電影時或許因為一鏡到底的新奇而心情愉悅,但興奮勁兒過去之后,思考回到故事本身,多半會覺得自己被愚弄了,跟著白激動了兩個小時。
主角是個木頭攝影師,配角全是精分二極管,前一秒團結友愛,后一秒慷慨赴死,還死得莫名其妙。
除了一鏡到底的噱頭,關于劇情和表演,關于電影背后的真實故事,什么都記不得。
所以我用了維持這個詞,維持,其實就是對付。
反過來,我們改變過去的文戲拍法,在配角一出場的時候,就直接硬起來,營造出充分的緊張感。
這種倒計時的緊張感,隨著傳令兵與任務目標的接近,以路上遇到的戰友為中繼,逐次加重,逐級攀升。
最終,在任務完成的那一刻,與觀眾緊張的神經一起,徹底釋放。
我認為這樣的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三個違背對觀影體驗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