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懂的都懂愛不釋手
當晚的火鍋宴按下不表,現場只提供了啤酒,某個酒量渣渣的陳姓導演總之是沒有出丑丟人。
第二天,老天爺很給面子,微風多云,正是《1951》最中意的天氣。
劇組一大早集體開拔,攝影車、道具車、后勤車排出一條百米長龍,直奔山坳處的頭一個外景地。
按照陳一鳴拍板、小美細化的制片表,開機的第一場戲就是大場面,也就是劇本第一幕搶救物資的大群戲。
搖搖晃晃地坐在車子上,頭一回掌舵制片組的小美趁機向陳一鳴請教制片表里的玄機。
“陳導,你確定的制片表,怎么跟教材里完全不一樣啊,而且很多都是書里說的制片大忌。”
陳一鳴忍不住樂了,“制片還有教材?你看得什么書啊?”
“《好萊塢商業電影制片指南》,說是南加州電影學院的指定用書呢,我特意找堅果留學的朋友幫我帶的。”
“愛看書是好事,不過這本書以后別看了,在華國行不通的。回頭碰壁你可別埋怨作者,這鍋人家不背。”
“為什么啊?我覺得書里講得挺有道理的,多快好省,特別符合我對拍電影的認知。
再說了,《魔都假日》不就是那么拍的嗎?”
“等這部電影拍完,讓大壯幫伱找個電視劇劇組,你去體驗體驗就知道了。
我只能說懂得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懂,你也別問,聽到不如悟到。”
小美被他懂與不懂的瞬間繞暈,想了半天想不明白,干脆直接問他今天的戲。
“開機第一場戲,不該挑最簡單的一場戲來拍嗎,開機大吉討個頭彩。
你倒好,哪場戲難拍哪場,劇組都沒有磨合過,今天一天都夠嗆能拍完吧?”
陳一鳴搖了搖頭不再回答,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示意話題終結。
小美的問題,如果敞開來講,能寫出一本厚厚的大部頭,如果簡而言之,一句話足矣。
因為陳一鳴有錢有權又任性唄。
這老實孩子入行太淺,還沒摸透混劇組的秘訣。你一個制片主任,頭上的制片人是導演鐵瓷兒,該聽誰的話還需要考慮?
陳一鳴選大群戲開場當然是有理由的,只是不太方便廣而告之而已。
整個劇組100來號人,來自五湖四海好幾個單位,一大半都是第一次跟他合作,他不抓住剛開機地位最穩固的時機驗驗貨,那他上輩子就白混了十來年劇組。
至于制片表具體怎么排合理,其實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全看實際情況。
有充足話語權的導演大多會選擇順拍,也就是按照劇本的前后順序,從開頭一幕一幕地順著拍到結尾。
前世陳一鳴看《大腕》的最大感受,就是對電影里老泰勒的羨慕嫉妒恨。
他老人家想不清楚怎么拍的時候,可以把整座紫禁城空置著,一廣場的群演擱太陽地里曬著。
大丈夫當如是啊!
這里就體現出順拍的好處了,導演的思考邏輯與電影的拍攝順序是一致的,拍攝過程中每一個的突發奇想和臨機一動,都可以即刻反映到后續的拍攝中。
換個說法,就是導演對整部電影具有最大的掌控力,始終牢牢把控劇情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