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天馬山大管家
陳一鳴對開場戲的艱難早有預料,他的預感是正確的,第二天果然又開始刮大風了。
大部分劇組成員都留在駐地,陳一鳴只帶了主演和主攝兩個二人組,加上祥瑞這個翻譯,開著一輛越野車上路。
隨行的另一部是軍車,范團長放心不下山上,帶著跟組的工兵隊長去查看外景的防風保護措施。
一行6人再次來到昨天的外景地,從攝影地溝處開始,重新梳理表演、臺詞和運鏡。
如果詳細拆解兩人的這場對手戲,保羅的拍攝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也是占比最大的,是近景第三視角對段一寧的上半身特寫。
原因很簡單,老段在這里臺詞最多,是主擔,而小劉的臺詞既少且短,是搭子。
第二種是串聯鏡頭,屬于兩個主機位之間的銜接過渡,最多的是二人彼此的越肩視角。
第三種是這場戲的最后,兩人先后跳下戰壕,鏡頭會短暫離開人物,聚焦在戰壕胸墻上。
三人要磨合的,是第一和第二種。
拿一個最簡單的變化,段一寧轉身看向劉東君,開口問話舉例。
劇本上的描述是,木小林立正敬禮說“首長好!”,秦志亮轉身面對木小林說“禮畢。回頭出任務時可別給我行禮,千萬記得。”
一來一回的簡短對話,保羅需要完成很多步操作。
對話開始時的機位,是保羅打頭一邊退一邊拍段一寧,段的側后則是劉東君。
劉東君突然停頓,保羅需要在跟鏡的同時拉鏡,以便把拖后拉開距離的劉東君完整地納入取景框,同時保持畫面協調。
接下來老段給出反應,停步轉身走近劉東君,保羅需要同步側移,把位置從行進方向的正面轉到側面,從跟拍段一寧切換成側拍二人組。
此時鏡頭里的主次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從以段一寧為主轉換為二人并主。
再下來段一寧開始說臺詞,保羅繼續向劉東君身后側移,視角變為越過劉東君的肩膀拍段一寧的正面。
段一寧臺詞說完,轉過身繼續前進,這一段落結束。
此時保羅的站位在劉東君身后,視角也相應地變為跟隨劉東君。
整個段落的過程,看上去只是兩個演員一停一轉,但保羅要扛著攝影機繞著兩人轉上大半圈。
老段的動作一旦稍快或是稍慢,保羅就要相應調整自己的姿態和移速,攝影機的角度會發生變化,最終效果自然也會出現差別。
更關鍵的是,不出錯只是底線,成品的要求高得多,演員的表演要自然,保羅的運鏡要流暢。
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各自的本職工作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視覺效果,并完整地傳達情緒。
所以陳一鳴才說他們三人是一個組合。
看了幾遍排練,陳一鳴不再出聲提醒,留下祥瑞再次乘車出發,走白水河上游的軍用便橋過河,前往天馬山主陣地。
那里的搭景剛剛完成外輪廓,內部布景還沒開始,林蕭和路平這些天全程在那邊盯著。
越野車過橋之后,直走向北再轉向東南,匯入施工車輛進出的野戰公路,從天馬山西北側直達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