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停車的地方看過去,天馬山的圓腦袋背后多出一大塊,好像在后腦勺扣了一頂高帽子。
此時外裝還沒做完,帽子看上去稍顯突兀。
走近了看,可以發現明顯的建筑輪廓,腳手架尚未拆除,戰士們綁著安全繩,正頂著大風在給帽子做加固。
按照工兵隊長的指引,陳一鳴繞到山頭另一側,找到了建筑的出入口。
陳一鳴進去之后發現,里面被頭頂角落的四盞大燈照得亮亮堂堂,能見度比刮風揚塵的外面好不少。
掃視一圈,在幾塊吊起來的黑色掛板背后,陳一鳴找到了蜷縮在一張躺椅上的林蕭。
陳一鳴走過去輕踹了他一腳,然后一屁股坐下占了個椅子邊兒。
“這才上午怎么就躺下了,昨天沒睡好嗎?”
林蕭拿掉臉上蒙著的兜帽,看他了一眼沒好氣地回答,“你待久了比我躺得快,這鬼地方陰冷陰冷的,保暖貼貼滿全身都給你凍透嘍。”
陳一鳴打哈哈,“林大神辛苦啦,回頭拍完了給你記頭功。
對了,跟伱說一聲,你從魔影廠帶過來的那幾個,被我開回去一半,你當不知道就行。”
林蕭聽了也不在意,機會他給了,自己不爭氣能怪得了誰呢?
他直接轉了話題,跳下躺椅拽起陳一鳴,“你來得正好,過來看看那個掛板合不合適,還有頭上的燈具掛架,老逼燈看了之后說是沒問題,不過拍板還是得你來。”
林蕭把陳一鳴引到掛板跟前介紹,“掛板是按照老王的要求訂做的,遮光面一共五層,每層的透光度逐級遞增,全拉上就是伸手不見五指。”
陳一鳴伸手感受了一下遮光面的觸感,“摸上去像是硬質紗窗?”
林蕭解釋道,“沒錯,就是不同支數、不同材質的紗。
<divclass="contentadv">老王說5層遮光面穩夠用了,配合亮度不同的燈具,再加上攝影機濾鏡,足以模擬出地洞的效果。”
說完他招呼路平,把掛板按照實拍要求拉起來。
路平指揮助手把吊桿降下來,把掛板一個個地掛上去,然后隨著吊桿的抬升、移動,很快多塊掛板就在離地半尺高的位置搭出一個沒有頂的長方形圍擋。
林蕭指著圍擋進一步講解,“實拍的時候光打在圍擋外面,經過圍擋透進去。
如果是近景,攝影機就架在圍擋里面,必要的時候頂蓋也可以加上去,上面已經預留了吊桿。
如果是大全景,就拆掉一面圍擋,攝影機架在外面。
根據需要,圍擋也可以是不規則的形狀,只要調整頭頂吊桿的角度就可以。”
陳一鳴滿意地點了點頭,基本上他描述的功能都做到了,林蕭這個監工干得不錯。
他想了想又問道,“林哥,王老爺打過燈做過測試嗎?我看上面只有照明燈,攝影燈都沒有掛上去吧?”
林蕭沒好氣地回答,“你又不是不知道,天天刮風刮得邪乎,曹政委不讓往上掛,怕掉下來砸到人。
他說大風天三月中就開始少了,到時候再測試也來得及。
我一聽也有道理,估摸著拍到這里最快也得四月份了。”
陳一鳴不再追問,轉而問起另一個問題,“之前我說的那個自適應彈力板,研究得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