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著小電視的祥瑞喊出“action”,如同進攻時吹響沖鋒號,未成年再不情愿,也只能硬著頭皮開始表演。
看得出來劉東君提前做過功課,也有可能老段提前給徒弟開過小灶,監視器里的木頭,一舉一動自有一套內在的表演邏輯。
他先是抱頭蜷縮在坡地一道土坎后面,良久過后恢復行動,先是搖晃腦袋,接著緩慢起身。
開頭這一段,很好地幫助觀眾代入了主角遭遇迫擊炮急襲的場景。
然后他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不時被腳下的彈坑和淺壕絆倒,模擬出了濃霧之內摸索行進的艱難。
再下來借助抓喉嚨、劇烈地咳嗽等動作,向觀眾傳達出煙霧有毒的信息。
緊接著他開始掙扎自救,先拿出水壺,用壺口向下的動作告訴觀眾,水壺被打穿水已經漏光。
無奈之下他只好拽下胳膊上扎著的毛巾,用尿水打濕蒙在臉上自救。
盡管已經被蒙住了口鼻以下,遮蔽了大半張臉,劉東君依舊可以通過眨眼、瞇眼、閉眼的三段式表演,暗示木頭的眼睛已經被毒氣灼傷。
而在一系列表演的過程中,他始終在保持移動,節奏也保持得比較流暢。
這一切都表明,小劉同學為了這場戲做了大量的準備,也經過了反復的練習。
當然,劉東君的演繹并非無懈可擊。
第一遍排練過后,祥瑞就指出,表演的首要問題是木頭演得“不夠木頭”,練得太多流暢過頭了。
祥瑞到底是南加大影視學院的科班生,講起表演理論來頭頭是道。
“木頭,情緒代入要完整、連貫,你要代入的不止是這場戲,還包括上一場戲乃至整部影片。
<divclass="contentadv">想象一下,傳令兵在突然遭遇炮火急襲,撲倒在土坎下的心境。
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時速,又送別了一路扶持自己的導師和兄長,當時的你應該是何種心情?
以為已經死里逃生,結果又被炮火覆蓋,這種大起大落要如何呈現?
同時不要忘記,全片的大背景下,伱是一個新兵,這次任務之前只搞過運輸挖過戰壕,其真實戰場經驗是零。
幾個前置條件疊加下來,你還覺得自己剛才的演繹符合邏輯嗎?”
劉東君被祥瑞說的啞口無言,因為祥瑞說的全都在理。
他自己也知道,剛才并不是“木頭”在表演,實際上是他本人在模仿老段的教學視頻而已。
如果老段在現場,一定會戳著小劉同學的額頭慨嘆“你可真是個木頭”,他演示的是“秦參謀”勇闖毒氣區,怎么可以原封不動地全盤照搬呢。
掉頭復位,馬上開始第二遍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