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君搖了搖手,“不用看了,我知道怎么演了”,說完就起身往洞口走,邊走邊叫,“香姐,再來一遍。”
陳一鳴笑著看向林蕭,攤手說道,“你看,真不是我讓他重拍的,這娃自己上進。”
林蕭懶得理會這個狗導演。
洞口這場戲整整拍了一天。
陳一鳴說話算話,每次拍完劉東君過來之后,都沒問過他“還能不能拍?”
一般流程都是,先問劉東君演的時候怎么想的,然后啟發式提問,小劉同學自己腦補答案,接著“恍然大悟”,歡天喜地地喊出“重拍!”
林蕭到后來一直緊緊閉著嘴,因為陳一鳴每次都會順著他的話借題發揮。
看著被賣了還要自己打工籌賣身錢的劉東君,林大神滿心的負罪感揮之不去。
……
洞口戲拍完,接下來要拍的是甬道戲。
這個甬道當然不是真地道,而是三邊封閉,一邊開口的鐵皮筒子,內壁進行墻體修飾。
這種拍攝方式陳一鳴是從前世一部叫《瘋狂的石頭》的電影里學來的,劇中黑皮鉆下水道的片段,就是這么拍出來的。
道具組做出來的甬道足有二十米長,像空調管道那樣,用支架撐起在半空中。
這樣一來,攝影機就可以在甬道內部與外部自由移動,主觀越肩、正面特寫以及第三人稱視角均可靈活切換。
先拍劉東君爬向主坑道的片段,再拍敵人炮擊過后戰士們通過甬道前往地表陣地的片段。
<divclass="contentadv">這兩場戲不考驗演技,但是非常容易出錯,因為甬道過于狹窄,對演員行動和鏡頭運鏡的配合要求極為苛刻。
幸好全內景戲拍起來終歸要容易些,就是演員們爬進爬出累得不輕。
甬道戲拍完之后,就是坑道場景的最后一幕,石磊的動員戲。
路平“研發”的自適應彈力板,終于要派上用場了。
由于更加靠近地表,且坑道出口不止一個,因此這場戲的布光更加復雜。
同時因為要模擬重炮轟炸頭頂落土的效果,遮光掛板不能再掛頭頂,燈光組只能利用四壁的遮光面來模擬光源。
王老爺子使盡渾身解數,把鏡面反射玩出了花,頭頂的燈掛得如同正月十五開燈會。
開燈,試拍,關燈,調試,再開燈,再試拍,再關燈,再調試。
每一次調試,都需要反復降下、升起吊桿,而半空中的吊桿會相互影響,牽一發即動全身。
于是只是布光,就整整搞了兩天。
萬事俱備之后,十幾個演員踏上彈力板,一一就位。
路平指揮助手把落土的頂蓋吊裝好,然后把頂蓋的震動裝置接到彈力板的電機上。
然后他把彈力板上的程序開關打開,空曠的攝影棚里,傳出“吭、吭”的沉悶震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