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兩兄弟都明白,最后一個圈代表的,自然就是本屆評審團主席托尼-塔倫蒂諾了。
申芃菲在那個圓圈旁邊畫出三條橫線,進一步解說道,“戛納評審團主席自帶聲望buff,受邀的影人肯定不會少,因此雅各布和亨利的地位毋庸置疑。
但是,西方的傳統就是選舉選舉選上就舉,評審團主席一經公布,雅各布和亨利就靠邊站了,反正這個主席就是一錘子買賣,沒人會指望連任。
既然是一錘子買賣,那當然是怎么放飛怎么來,不任性一下,都對不起自己的藝術家靈魂。
雅各布和亨利也不想藝術家玩兒得太嗨把電影節的名聲搞砸了,所以會在普通評委的人選上進行牽制,給當屆的評審團主席踩一踩剎車。
至于效果如何,那就需要具體分析了。
比如去年是高盧演員薩拉-普魯斯特做主席,好家伙直接就是一個女暴君,金棕櫚由其一言而決,票數多少都是浮云,女人耍起賴皮來沒人頂得住,更何況還是個女影后。
當屆評審團里有德高望重的高盧導演彭扎特,估計就是亨利找來約束薩拉的,然并卵,根本按不住。”
陳一鳴哈哈大笑,“所以今年換了個男主席,對嗎?”
申芃菲也笑了,“差不多吧,其實換湯不換藥,搞藝術的就沒有省油的燈,既然你給了人家那個權力,就得承受讓渡權利的代價。
我劃這三條線的意思,就是8個普通評委名義上彼此平等各有1票,但實際上的話語權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一檔的當然是那兩個好萊塢大咖,導演羅貝托是托尼的亞平寧老鄉,顯然關系不會差,說話也有分量。
另外一個是堅果女演員安妮特-蓋博,3屆奧斯卡影帝老蓋博的女兒,同樣屬于好萊塢的權利者,托尼再傲也會賣她個面子。
至于另外兩個堅果評委,一個制片人,一個影評人,名不見經傳,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檔的就是兩個老歐洲,一個高盧導演,一個斯威典作家,他們對金棕櫚的影響力恐怕不會很大,但幾個銀獎肯定說得上話。
第三檔的就是許可和那個棒國導演,不是我說話難聽,他倆就是來湊數的,全程跟著舉手的待遇。”
陳一鳴想了想問道,“申姐,照你的意思,《1951》能不能拿獎,全看托尼一個人的想法唄?”
申芃菲先點頭后搖頭,“不能這么說,要看托尼有多大的意愿,為某一部電影爭取金棕櫚大獎。
具體來說可以劃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是他對《1951》情有獨鐘,不僅自己推薦,而且大力游說其他評委投贊成票。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么《1951》即便拿不到金棕櫚,一座銀棕櫚總歸是妥妥的。
第二是他內心有多個選項,最終屬意哪一個,要先觀察一下其他評委怎么選。
這表明托尼內心并沒有特別強烈的主導意愿,只要不是他強烈反對的,選哪個都行。
坦白講這種情況對《1951》相對不利,因為除了特立獨行的托尼,我想不出其他4位堅果評委選擇一部華國電影的理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