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要打破《冰海沉船》的票房紀錄其實并不難,因為1998年的電影票才5塊、10塊,現在則是30塊,全國的影院數、銀幕數更是翻了好幾倍。
但是想要達到《冰海沉船》的國民度,達到當年那種萬人空巷的社會影響力,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陳一鳴指著最外層的那個圓說道,“這就是最理想化的國民級,電影品質過硬,檔期安排合適,輿論熱度集中,以及,沒有遇到大的社會變動。
如果《1951》在每一個路演過的城市都能引發社會熱議,那么這種熱度經過本地媒體的傳播,會再度反饋到網上,形成第三輪循環。
這一輪循環所引發的口碑擴散,將是多點開花的指數級,其效果直觀一點來說,就是某人在生活中總能遇到談論《1951》的人,或者說《1951》本身就是一個討論度極高的熱門話題。
此時會有多少人因為《1951》踏足許久未進的電影院,有多少人會反復購票二刷三刷四刷,就很難評估了。
其實也沒必要評估了,那時候票房有多高全看時運,除非突然主創暴雷。”
這次又是唐肖牛提問,“一鳴,你還是沒有具體解釋,從上到下的路演,和同心外擴的路演,有什么區別,具體又該如何執行。”
陳一鳴笑道,“路演就是路演,能有什么區別?執行上不還是老三樣,跑影院、上節目、約采訪么。
問題在于這個過程很累很枯燥,時間一長厭倦、懈怠、應付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才需要我們片方畫餅打雞血嘛,畫餅畫餅,總要有餅可畫不是嗎?
像上次我讓老古和莉莉多跑幾次路演,他倆是挺配合的,該去的城市該跑的行程都跑到了,可是于他們自身而言,一看合約二看交情,除此以外還能有多大動力?
因為我自己也知道,《魔都假日》的上限就那么高,多跑幾場也就是幾百萬上下的波動,無關大局的,所以我也就懶得解釋那么多。
現在的《1951》就不一樣了,一個是題材更泛受眾更廣,我們有可能吸引到一批中老年觀眾入場,二個是大環境更寬松,檔期內沒有大制作,特別是好萊塢大片分票房。
也就是說,《1951》是有希望打開票房天花板的,路演的辛苦有看得見的回報。
<divclass="contentadv">此外也是更重要的,是《1951》肩負著扛起暑期檔大盤的責任,這個坎邁過去了,上峰跟堅果的高層博弈也能更有底氣。
這關系到所有華國電影人的切身利益,你們說,路演的時候,該不該拼了老命賣力氣?”
……
第二天,《1951》的主要演員再度集合,以魔都為起點,正式開始大規模的巡回路演。
第一站依舊安排在魔都萬象國際影城,時間是下午1點,由段一寧負責帶隊。
陳一鳴則暫時脫離大部隊,前往漕溪路595號,跟馬二爺匯報工作。
戛納的情況他第一時間就跟幾位大佬打電話做了溝通,但是親自登門面見一次也是十分必要的。
進了辦公室,馬二爺已經等候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