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賣力氣開會員
陳一鳴敲著白板上最內層的小圓說道,“有了第一批種子用戶,我們就取得了第一輪觀眾反饋。
反饋在哪里呢?蠶豆,微博,企鵝群,貼吧,b乎,視頻網站,總而言之,不管評價是好是壞,都是在網上。
我們在網上獲取了第一批種子用戶,他們的反饋所及,自然也同樣是在網上。
也許會有個別觀眾會在線下交際圈擴散對電影的觀感,但也僅限于家人、同學等小圈子,影響并不會很大。”
陳一鳴指向內圓之外的第二個圓,“一部電影只靠網絡觀眾是吃不飽的,2季度統計,我國網民數量不到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還不到三成。
所以接下來的第二輪循環,我們要從線上走向線下,讓大部分不關注互聯網的普通人,知道近期有一部名為《1951》的電影正在上映。
這不是依靠廣告轟炸就可以奏效的,其底層邏輯是短時間內的高頻次信息接觸。
一個沒有固定觀影習慣的普通人,除去機緣巧合,想把他拉入電影院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能做的,只有讓他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見到、聽到《1951》,寄希望于某一次的有效觸達,觸動他腦海的某根琴弦,最終促成一次成功的觀影。
所以這才是我們進行高強度路演的真正目的,我們要跟每一個路演成員講清楚這層道理。
路演不是為了走流程打卡,而是為了把大熒幕上的虛擬形象,與影廳里及影院外的本地居民原本疏遠的心理距離盡可能地拉近。
在公交站牌上看到一張《1951》的宣傳海報,與在本地電視節目中見到海報上的段一寧,或是在家人嘴里聽到跟段一寧的面對面接觸,個人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同樣的,第一次循環中的線上種子用戶,也只有在我們進一步把用戶圈層擴大到線下,擴大到他們所在的城市時,其對各自線下社交圈的口碑擴散,才能有實質性的發揮。
由此引發的行動力度,自然也會大相徑庭。
所以大壯,老唐,路演前后當地影院的數據追蹤,一定要做細做扎實,同時分類留檔保存,不止是此次《1951》宣發,對于鉑爵今后的電影發行,同樣作用巨大。”
馬云騰聽到這里明顯興奮起來,陳一鳴的講述,給他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在此之前,宣發和路演對他來說,就是例行公事的按部就班,大家都這么做,他也就跟著照做,至于這么做為什么有用,有多大用,其實他并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陳一鳴的分析,讓他一下子明白,從宣發到售票,中間有著一條看不見的鴻溝,有多少觀眾能夠躍過鴻溝踏進影院,業內從未有過一個定量的估計。
至于以往的電影票房成績還過得去,大概要歸功于華國的地廣人豐,畢竟只要基數夠大,比例再低絕對數字也小不了多少。
他像課堂里的學生一樣舉手問道,“一鳴,是不是做到這一步,《1951》就可以票房爆炸了?”
陳一鳴點頭又搖頭,“那要看你如何定義這個爆炸,是像《三國上-官渡》那種大賣級,或是《有話躺著說》那種現象級,還是《冰海沉船》那種國民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