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泥石流類型片
陳一鳴從回憶里醒過神來,側頭一看,正對上兩只囧囧有神的眼睛。
大壯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改了姿勢,身體從沙發扶手上擰著探過來,目不轉睛地盯著他。
看到陳一鳴有了回應,大壯興奮地問道,“想明白了?咱們怎么搞?”
陳一鳴一手推開眼前的大臉,“搞屁搞!我說你就信啊?你董事長我董事長?”
大壯舔著臉笑道,“一鳴,你不知道圈子里現在都怎么傳伱,可邪乎了。
先摘金棕櫚大獎,后爆三千萬首訂,都是聞所未聞的招式,現在你如果對外說要拍個10億投資的大片,我覺得都有人敢應。
去年那篇《魔都晚報》的采訪最近也被挖出來了,你在里頭預測國產喜劇是下一個風口,你知道近期有多少喜劇片立項嗎?
你說,我信!”
陳一鳴想了想說道,“我覺得吧,做公司首先要遵循的,不是行業風向,而是行業規律。
既然你說了,鉑爵現在是一家電影公司,那么咱們就得搞搞清楚,電影行業的規律是什么。”
陳一鳴起身到辦公桌上拿來紙筆,在紙上邊畫邊說。
“好萊塢已經把商業電影的路徑展示得很清晰了,其實很簡單。
一是觀眾,就是市場上有多少需求,這是行業的上限。
當前階段,這個上限我們通過《1951》已經摸得很透徹了,單部影片的極限數據,就是3000萬觀影人次,9億票房。
顯然,這是無法復制的,只能作為我們今后決策的背景。
我們真正可以參考的,是去年52億的全年總票房,平均一下就是單周1億的大盤。
根據目前院線的行業慣例,新片平均上映時間6周,次周票房跌幅40%,首周排片不高于35%,每周平均跌幅7%。
按此計算,可以得出在上座率不低于均線的情況下,單部電影的基準票房在7000萬左右,對應24萬觀影人次。
也就是說,立項之初能夠得出24萬觀影人次的預估,才算是一個合格的項目,有啟動運作的資格。
而且,這個24萬只是基準線,影院在擴建,觀眾在增長,明年這條基準線一定會繼續上浮,也許是26萬,甚至是30萬。
我想,今后我們選擇合作的導演,第一個要求,就是對方必須認同這個數學邏輯,絕不能是張口藝術閉口明星、只會打空空導彈的意識流。”
大壯盯著白紙上的一行行算式,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他從來沒想過,搞藝術的導演,立項之初居然要先盤算能賣掉多少張電影票。
傳統認知中,這不該是宣發負責的工作嗎?
這種搞法,哪個導演能服氣?
想了半天都想不通,他抬頭看向陳一鳴,后者老神在在,正在滋溜滋溜喝茶。
“柱爺你接著說,第一是觀眾,第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