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開頭一定要交待近未來的科幻背景,給觀眾建立起基本的觀影預期,以便他們可以無障礙地接受電影的底層設定。
在電影的世界中,意識空間已經得到普及,但也帶來一個潛在問題,就是沉浸其中容易誘發精神疾病。
接下來,實驗小組和愛麗絲出場,這是故事的主線。
愛麗絲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她將接受實驗小組的意識干涉療法。
然而實驗小組的真實目的顯然不止于治病救人,在愛麗絲展開意識空間的同時,組長莫妮卡趁機入侵,化身艾斯麗壓制了愛麗絲的主意識。
此時電影給出第一個底層設定,意識空間內的意識載體,其自主意識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如果發生意識融合,將有意識湮滅的危險。
因此莫妮卡的意識不能直接替代愛麗絲的意識,而只能借助意識空間內的化身艾斯麗。
同時,由于愛麗絲自主意識的抵抗,艾斯麗的行為只有潛意識下的傾向性,而沒有明確的指向性。
這樣就引出電影的第二個底層設定,意識干涉通過影響潛意識來間接進行,媒介就是可涂改擦寫的紅藍純色。
艾斯麗在意識空間醒來之后,通過顏色的引導定位到實驗小組的真正目標,愛麗絲的鋼琴天賦。
下一個任務,就是引導艾斯麗與愛麗絲的主意識交互,把愛麗絲的鋼琴天賦轉移到艾斯麗的意識之上。
由此引出電影的第三個底層設定,天賦是一種個人獨有的意識碎片,實驗小組的研究,就是通過意識干涉,實現天賦的剝離、轉移與再植入。
實驗小組顯然已經不是第一次這么干了,他們甚至開發出了數字化的進度指示儀。
在實驗小組的最終目的未被揭發時,這個進度指示儀自然有著不同的形態。
在主實驗室,顯示的是脫離倒計時與天賦充盈百分比,在倒計時歸零時,百分比數字越大,天賦的純度就越高。
而在愛麗絲的床前,則是意識干涉的結束倒計時與治療進度百分比,給出的解釋是百分比數字越大,治療效果越好。
現在我們完成了電影初始階段的鋪墊,用直觀可視的方式和簡潔明了的臺詞,交待了電影中的兩方勢力和他們各自的目的。
正方是病弱少女愛麗絲的主意識,但是她在意識空間,卻是基于潛意識進行自發抵抗的大反派。
反方是盜賊集團的組長莫妮卡和4個同伙,而在意識空間內,她卻是追尋自我的勇敢少女艾斯麗。
當然,觀眾此時并不知曉這一正反對立,他們的第一觀感,是艾斯麗替代愛麗絲在進行意識干涉治療。”
隨著陳一鳴的講述,祥瑞早已進入到奮筆疾書的狀態,然后越記嘴巴張得越大,現在她的思路已經被陳一鳴徹底支配。
莉莉的眼睛也越聽越亮,這個點子新奇有趣,過往電影里從未見到過。而且新劇本把她需要分飾的三個角色進行了明確的拆分,她對角色的理解一下子清晰了不少。
至于梅根,陳一鳴說的太快,她的華文不足以讓其跟上思路,因此一直處于懵逼狀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