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找外援毛衛平
當天晚上,陳一鳴與幾個主創已經看了傳回來的樣片,效果只能說很不理想。
霧氣過濾后的暖色光線,在演員臉上產生的陰影太淡,給后期調色留下的余地太少,調了幾版要么太白要么太暗,很難呈現陳一鳴心目中的理想效果。
《木蘭》的開場戲,陳一鳴希望可以加快節奏,在塑造人物性格、鋪墊劇情信息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壓縮時長。
這一段,其實是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兩場戲。
草原場景下,是木蘭爹率領先鋒斥候突襲東突厥大營。
胡楊林里,則是木蘭與她的小伙伴埋伏兩個突厥游騎,湊巧救下了與護衛走散的小武。
之前因為場景限制,陳一鳴采納了林蕭霧景拍攝的建議。
這倒是歪打正著,讓陳一鳴得以進一步“開發”平行蒙太奇,通過重新調整分鏡,再省掉十幾條戲。
“封煙”原本只是彌補自然光缺陷的權宜之計,但是在陳一鳴改過分鏡稿之后,霧氣已經成為開場戲的點睛之筆。
雖然最終效果源于他最早提出的建議,但是后續的詳細方案與女主角的妝造,根本輪不到他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助理上手。
而扮演武則天的女演員,拍攝那部電視劇的時候,已經43歲。
幾個人在陳一鳴的房間討論到半夜,還是王禮滎提出了一個相對靠譜的建議。
而那場戲最初的靈感,就來自毛衛平的建議。
聽之前的自我介紹,他并不覺得“功勞”被無視有多委屈,因為他從來都不接受普通化妝師的“綠葉”思維,頗有些燕雀焉知鴻鵠之志的自傲。
毛衛平充分詮釋了什么叫不會做造型設計的燈光不是一個好攝影,攝影、打光、造型設計他都頗為精通,雖然哪一個都談不上大師水準。
時至今日,齊郁依然認為那場戲是他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作,以至于后來他特意問導演要來那場戲的所有樣片,有空的時候就反復對比研究。
至于太陽光角度移動的問題,可以在空中拉軌道用人造光源來解決。
這還是軟件配置給力的前提下,如果幕后都是些流水線臨時工,那最終效果將更加慘不忍睹。”
他向陳一鳴鄭重推薦了之前拍攝《大唐宮廷》時合作過的化妝助理毛衛平,雖然很年輕才三十來歲,但他在那部戲里的表現令齊郁非常驚艷。
“這個世界上,沒有千面的戲骨,只有合適的演員,關鍵是合適。
既然幾個主要鏡頭都是在霧氣中拍攝,日出的光線要穿過樹冠與霧氣才到達演員,那么就干脆沿著樹冠搭一個大棚子,變外景為內景。
吃午飯的時候,陳一鳴跟毛衛平深入地聊了一次。
就是經過測量與試驗,選定場景四周距離合適的樹木,迎著太陽光的方向圍出一個三面有頂的深色帷幕。
現在劇組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在復雜的野外自然光環境下,讓演員的面部特寫和周圍的背景環境,既不損失細節,又能清晰可辨。
而在壓縮時長之后,現有的每一場戲都不得不承載更大的信息量,陳一鳴的標準自然只會高不會低。
所以路平所做的,與其說是搭棚子,不如說是掛蚊帳。
其實也不算是全內景,因為給樹林搭房子,會導致一個后果,就是棚內的自然薄霧與晨間露水,不像棚外的自然景致那樣自然。
倒有些化妝教導演做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