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祥瑞在拍攝的時候就跟陳一鳴想到一起了,因為只有男主沖過終點線的鏡頭,是已經完成后期的狀態。
收到信的男主,得到了男二和女二的真誠鼓勵,既然知道了女主的下落,就應該大膽去追。
畫面重新恢復溫暖柔和的氛圍,男主乘車穿過城市,來到曾經的高中母校。
接下來,自然是一次完美的錯過。
俗是俗了點,但是放在愛情片里確實有效。
游歷校園之后,男主揣著兩個時空的第一封“情書”,將它投進了學校門口的信箱。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算是一個bug,如今沒有哪個學校會在傳達室外設置信箱了。
不過陳一鳴沒有給祥瑞挑刺,意境到了,些許不符合現實邏輯的地方無傷大雅。
女主隔天上班,收到了男主的信,按照信里的指示,來到學校的圖書室,在無人問津的工具書角落,找到了當年男主留在這里的“秘密”。
陳一鳴看著王素秋流暢地把素材拉入軌道,將電影推向結尾,他突然對祥瑞說道。
“我覺得這里可以去掉畫外音,你覺得呢?
真正的情書,不在于寫信的那個人寫了什么,而在于讀信的那個人反應如何。”
祥瑞扭頭看了陳一鳴一眼,隨后重新看向監視器。
畫面里,安西西剛好看完信抬起頭,她的眼睛熠熠生輝,里面閃爍著歡悅與驚喜。
她站起身走出辦公室,快步穿過走廊,對路過的招呼聲充耳不聞。
她越走越快,直到不由自主地小跑起來,像是草原上的一只蹬羚,投入靜謐無人的圖書室。
哪怕是無聲的鏡頭,也足以說明女主的心情,并帶動觀眾沉浸到相近的情緒當中。
最靠里的書架最下一排,是萬年沒人碰的大部頭工具書,女主每翻開一本,都能夠在里面找到一張明信片大小的書簽。
書簽背面,畫著一幅幅記憶里的圖案,正是兩人一起出的黑板報。
王素秋熟練地從素材庫里拉出兩人一起做黑板報的片段,與女主翻閱書簽的鏡頭混剪。
一個個畫面,重啟一段段回憶,直到最后一張書簽,回到男主回憶的最初,那張黑板前晶瑩剔透、發絲輕揚的側顏。
靜謐圖書室的角落,光線從氣窗斜斜地打下來,照亮了角落里的揚塵。
女主手拿明信片會心一笑,側顏與回憶中的那張臉再度重合,美得不可方物。
原劇本里還有一段結尾,男女主在某次會議上被叫名字,兩人同時站起相視一笑。
這場戲祥瑞拍了出來,不過她覺得電影停在書簽這里就已經很好。
陳一鳴對此不發表意見,充分尊重導演的想法。
含蓄有含蓄的好,直白有直白的妙,祥瑞的電影把這段青春戀曲講得很好很完整,最終留下一個開放式結尾也沒什么不好。
在外一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