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殺青戲難殺青
按照商業電影的慣常節奏,大高潮之后銜接一個小高潮,接下來就該是危機登場了。
《木蘭》的橋段安排基本上遵循著同樣的規律,只不過轉換了一下危機的對象,不是唐軍整體,而是木蘭這個主角。
秦芷蕾與郁南,將上演一場女將對決。
顯而易見,經過木蘭麾下唐騎在營壘東西兩側的連番沖擊,張毅指揮的西突厥圍攻部隊已經呈現敗勢。
西側的步兵主力已經崩潰,東側的王帳精銳損失殆盡,張毅還能有效調度的,只剩下北側的炮灰牽制兵力與本部的少量人馬。
而他們將要面對的,是騰出手來的唐軍步兵,與意猶未盡的唐軍騎兵,自東西兩側的夾擊。
陳一鳴直接把擊潰張毅所部的戲份跳過了,丟盔卸甲的張毅狼狽逃至阿史那賀魯本陣,一個鏡頭已經足以說明戰場形勢的變化。
勝利已是奢望,阿史那賀魯當前的緊要問題,是如何在當前戰場上全身而退。
大場面的外景戲接近尾聲,陳一鳴索性不再跳拍,最后一場大群戲直接順拍。
這樣拍有一個好處,就是全體群演都處于待命狀態,方便陳一鳴隨時補拍。
也就是說,最后這三五天的戲份,不止是拍攝這場收尾戲,也是在給之前所有的外景鏡頭查漏補缺。
今天要拍的,是余榮光、張毅的殺青戲。
兩人在電影里真正的謝幕戲,已經提前拍完,今天這場戲拍完,就可以殺青離組了。
老余還好,進組時間不算長,又沒什么武戲,唯一的苦頭就是吃了不少沙子。
張毅才是真正的“苦出頭”來了,他從去年底就進組受訓,在這部電影里耗了足足十個月。
演的呢,也只是一個戲份不多的反派配角。
但陳一鳴不得不承認,張毅通過自己的鉆研,還是給這個比較程式化的反派,注入了一些獨屬于自己的東西。
他扮演的烏戈屬于功能性配角,主要作用是推動和串聯劇情。
電影前半段的草原章節,他的戲份很少,是一個隱于幕后、搬弄口舌的陰謀家。
這類角色,往往是氣質陰沉、面色陰冷的形象,不容易讓觀眾出戲,當然也不容易被觀眾記住。
而張毅則用了一種相對另類的詮釋方式。
其實拍攝《木蘭》之前,陳一鳴對張毅并不算十分熟悉。
當初拍《1951》的時候,張毅出演的連長屬于救場性質,戲份其實跟那幾個三校學生差不了多少。
限于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電影的主視角一直在兩個主角身上,張毅的出鏡若隱若現,走戲的意味更明顯一些,并沒有多少發揮空間。
如今二度合作拍《木蘭》,陳一鳴才真正領教到張毅的“杠精精神”。
論圈內地位,他剛剛因為《1951》有了點小名氣,但那部電影拍完之后,間隔沒多久就進組拍《木蘭》,不多的名氣還尚未變現,眼下連二線演員的邊兒都沒摸到。
論業務能力,《木蘭》劇組里但凡戲份比他多的,演技就絕對不比他差,單說跟他有對手戲的配角,張宇、雷佳聲、郁南、余榮光都是個頂個的好演技。
論人情往來,陳一鳴跟張毅私交寥寥,連私人手機號碼都沒交換過,撐死了也就比工作關系好上那么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