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劇組里,這小子還真就敢于開口叫重拍。
之前在皇城鎮,張毅只有四場戲,三場內景對手戲,一場外景群戲。
第一場內景戲,搭戲的是扮演處月部首領的張宇,是一場各懷鬼胎的暗戰交鋒。
這場戲陳一鳴其實沒設置多少延伸性的內涵,只不過二張作為配角也有各自的野心,不甘于讓這次難得的出鏡淪為平庸過場。
兩人都事先寫了詳盡的人物小傳,也與陳一鳴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因此從第一次試拍就讓片場充斥了“飆戲”的氛圍。
張宇的擴充主要圍繞人物本身,對比原劇本進一步豐富了人設,在凸顯部落首領蠻橫、霸道的一面之余,又添加了其在私下里狡猾的側面。
這個演繹沒有突破原有的劇本框架,陳一鳴樂見其成。
而張毅的擴充就比較大膽突破了,烏戈的人物小傳不是幾千字,而是幾萬字,且不是從出生到死亡的水字數擴充,而是緊扣劇本的段落式擴充。
在與張宇的這場對手戲里,張毅給烏戈賦予了一層“戀愛腦”的偽裝,麻痹了張宇對其的警惕之心,也給他后續的一系列針對木蘭的陰謀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
那場戲的拍攝,張宇與張毅一上場就進入了對飆狀態,旗鼓相當張力十足,顯然都是有備而來。
兩者都演出了人物的明暗兩面,把西突厥陣營的內斗背景清晰地傳達給了觀眾。
其實演到這個程度已經足夠了。
整部《木蘭》電影,對立的大唐與西突厥,都處于激烈的內部爭斗中。
只不過唐軍的內斗在木蘭長安之行后告一段落,而西突厥卻是愈演愈烈,以至于直接影響到了最終決戰的勝負。
就在陳一鳴喊過之后,在劇組里一直寡言少語的張毅,突然舉手說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話。
<divclass="contentadv">“導演,這場戲能不能再拍一條,我有一些新想法。”
盡管只是一場內景戲,但張毅的行為也足以令現場眾人齊齊側目了。
要知道在場的都是混久了劇組的老油條,太知道“演員叫重拍”意味著什么。
這可是一線大腕獨有的特權,而且還要看劇組的話事人是誰。
以陳一鳴當下國際雙金大導演的圈內地位,放眼華國恐怕不會有太多演員可以當著他的面叫重拍,這其中肯定不包括張毅。
陳一鳴沒有理會眾人異樣的視線與低沉嘈雜的私語,因為他想到的,是張毅那本手寫的人物小傳。
前世他不是沒有遇到過張毅這種肯鉆研的演員,但他們十之八九都沒能出頭,蹉跎在流量劇組里扮演著各種臉譜化的龍套,能夠與真人出鏡的鮮肉小花們對上戲已經是一種幸運。
以前的他無能為力,那么如今何妨一試呢。
于是陳一鳴在征求張宇同意之后,叫停轉場并吩咐王威復位,給了張毅一個表現的機會。
隨后就是多達十幾次的重拍。
張毅突然改弦更張“戀愛腦”附體,直接讓對戲的張宇閃了老腰。
那場戲之后,張毅像是受到了鼓勵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每有出鏡總會主動申請重拍。
哪怕是場景復雜、對手戲是郁南的外景大群戲。
陳一鳴這才確定,張毅創作那本厚厚的小傳不是交作業,他還真準備在實拍中“貫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