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忙忙碌碌的唐城
秦芷蕾殺青之后,敦煌外景地的戲份徹底完成,劇組再次轉場。
群演們各回各家,武老爺子手下的武行們也散去大半。
小美和路平各留下一個副手,負責敦煌這邊的收尾,兩人則率領劇組大部分幕后趕往襄城。
陳一鳴給了郁南一周假期,調整一下疲憊的身心。
倒不是陳一鳴大發慈悲,而是劇組進駐唐城之后需要一段時間,對場景和設備進行調試。
此外,在襄城本地招募的群演,也需要時間提前進行排練。
唐城的戲份主要有四個場景。
其一是電影開頭塢堡的段落,也就是木蘭從軍之前的戲份。
其二是長安城門,這里會拍攝入城與出城兩場戲。
其三是大明宮,包括征西大軍正式覲見獻俘,與木蘭私下面見武則天。
最后是長安坊市,白天逛街,夜晚觀舞,深夜砍人,三場戲都是在這里。
演員可以暫時放假,陳一鳴和一眾幕后卻沒得休息,趕到襄城之后第二天,就投入到緊張的開拍籌備工作中。
唐城的難點主要是兩場夜景群戲。
第一場是酒樓內的舞戲,熙熙攘攘的賓客之中,舞姬跳起一曲胡旋舞穿插其間。
這是一場內景戲,陳一鳴對林蕭提出的要求是,美術風格要跟草原外景地萬芊的胡旋舞形成鮮明的對比,要有一股子長安城內紙醉金迷的華麗頹廢感。
場景內人山人海,舞蹈和音樂極致繁復,置身其中的木蘭卻要一眼望去孤獨離世。
顯然,在這里演員的表演只是輔助,發揮關鍵作用的其實是構圖、燈造、運鏡和后期。
第二場戲緊隨前一場,木蘭一行人離開酒樓之后,在坊市巷道里遭遇突襲,幕后主使正是白天朝會上被申斥貶職的王氏叔侄。
這里是繼郁南秦芷蕾的雙人馬戰之后,全片第二段“花里胡哨”的武戲,當然對于觀眾來說,其實是第一段。
花哨就花哨在動作編排和武器選取,陳一鳴讓武元榮盡可能地放飛想象力,多整一些奇門兵刃出來。
第一波錯身而過的突襲,襲擊者使用的是傘柄和扇骨。
一擊不成之后,巷道兩側高處躍下的遠程攻擊,扔過來的是鏈劍和回旋鏢。
而重頭戲的近身搏殺,武元榮還在繼續開腦洞。
不過這場戲雖然打得花樣百出,分勝負卻是一瞬間的事,陳一鳴要求一個回合就要見生死。
因此整場戲的時間并不長,王氏叔侄嘎得非常利索,走得十分突然,正應了一句人狠話不多。
這場戲的主力自然是武元榮的武指團隊,不過其他幕后人員要下的功夫也不少。
比如打燈的王老爺子,就必須巧妙利用巷道里不多的幾處自然光源,把這場昏暗環境下的廝殺拍得清晰可見。
顯而易見的是,這又是一個綜合了攝影、燈光、武指、后期等多個幕后部門的復雜工程。
這樣的鏡頭沒有別的辦法可想,只有一個字,磨。
襄城其實對《木蘭》劇組的入駐高度關注,當地媒體幾乎是全天候地跟蹤報道。
有關方面早就安排了宣傳預案,希望在劇組開機那一刻集中爆發一波,借著陳一鳴的名頭把唐城影視基地的字號打出去。
可惜《木蘭》并不配合,預熱的新聞發了一周多,劇組依舊在“籌備”,開機時間遲遲難以到來。
整個劇組已經忙瘋了,實在沒有興致去配合襄城當地的宣傳。
四個主要場景的前期布景,涉及到海量的道具和服裝,時間緊任務重,路平的道具組壓力山大。
三個副導演全力忙活群演的招募、培訓和排練,要與幾百上千人次的群演進行逐個溝通,當然也輕松不起來。
唐城景區又是高速趕工的產物,林蕭幾乎是每天三五次地聯系待命的施工隊返工,負責協調的大壯心力交瘁。
陳一鳴原計劃7月半的時候關機殺青,結果實際進度大大出乎他的預料,接近7月下旬各項籌備工作才算是符合他的要求,郁南等演員悶在酒店里長達半個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