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木蘭》在唐城的戲份終于開拍,這段長跑終于到了沖刺階段。
第一個鏡頭,吳軍老臘肉和張子風小朋友重返劇組,補拍木蘭爹和小木蘭回家的戲份。
<divclass="contentadv">這其實是一段旁白轉場戲,用簡潔直白的方式交待故事背景,并快速過渡到大木蘭登場的正片部分。
張子風一進片場就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架勢,顯然對之前陳一鳴的“百般折磨”還有些心有余悸。
然而她的心理建設全都白做了,陳一鳴喊過喊得流暢無比,一次走戲,一次試拍,一次實拍,最后保一條,不到三十分鐘,這一大一小就殺青離組了。
這利索勁兒,讓張子風如墜夢中,也讓之前宅居酒店那半個月時光顯得特別無厘頭。
說實話陳一鳴并沒有放低標準,因為這段戲的運鏡是近景起手隨后拉鏡給到大遠景,出鏡的演員并不是主角,作為背景的半山塢堡和悲傷bgm才是主角。
開機第一條順風順水,劇組再接再厲拍攝塢堡內部的戲份。
這是一段兩分鐘的跟拍長鏡頭,觀眾在郁南的帶領下,領略初唐時代的鄉間生活。
鏡頭下的遠景塢堡,再重新推鏡近身之后,張子風的小木蘭已然是郁南的大木蘭。
身穿襦裙,挎著籃子,郁南自塢堡正門一路拾級而上,前往塢堡最內層的木蘭家大宅。
一分多鐘的長鏡頭,入鏡群演一共二十三組,其中有對話的是7組,每次互動都不能出錯。
而全程操作斯坦尼康的崔放也不輕松,他需要進行多達兩位數的身位變換。
在其他劇組這可能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排練加拍攝花上個十天半月一點兒也不稀奇。
不過在陳一鳴這里只能算是“略有難度”,畢竟有前作《1951》的底子在。
想當初七八分鐘的長鏡頭都啃下來了,那還是連打帶跑的戰爭戲,現在這段兩分鐘的戲份只是日常走路,真心算不上有多難。
王威帶領群演進行了半周的排練,隨后上午試拍,下午實拍,當天4點不到,陳一鳴就宣布搞定收工。
隔天,木蘭家的內景戲也順利完成。
塢堡的戲份,給唐城外景地的拍攝開了一個好頭。
長安城門的入城戲,大明宮前廣場的覲見戲,都是好幾百號群演出鏡的大群戲,小有狀況但都在預料之內,有驚無險順暢通過。
大明宮內景,受邀客串出演成年武則天的宋嘉終于有了飆戲的機會。
之前的覲見場景,盛裝出場的她全程站在丈夫高宗身邊充當背景板,美則美矣,表演的余地卻不大。
當然了,客串唐高宗李治的鄧朝同樣沒什么發揮空間,他的臺詞只有兩句四個字。
一句“平身”,一句“宣旨”。
這場戲里臺詞最多的反倒是客串宣旨太監的李建一李老師,還是后期配音的。
不過到了晚上,戲瘋子宋嘉就有用武之地了。
這場戲里,武則天身穿男裝頭戴幞頭,姜璐霞武將裝扮侍立于側,在大明宮內殿與木蘭會面。
劇情推進至此,木蘭剛剛在長安坊市反殺了王文度叔侄,本以為要以命相抵的時候,卻被帶到了武皇后身前。
大武后償還了小木蘭的救命之恩,卻并非不求回報。
高宗、武后二圣臨朝只是階段性勝利,武則天依舊面臨著老牌門閥的激烈反彈,地位并不穩固。
武后拿下了門閥在西軍中的代表王文度,也就意味著背上了再戰必勝的正治包袱。
讓木蘭“戴罪立功”,也是為了給西征阿史那賀魯多添幾分勝算。
宋嘉需要頂著一套男裝演出一代女皇的恢弘氣勢,舉手投足之間,有重逢故舊共憶童真的喜悅,有上位者恩威并施的氣度,有暗示木蘭監視蘇定方的茍且。
總之,短短一場戲,宋嘉的氣質多次轉換,有著充裕的詮釋空間。
郁南的表演難度同樣不低,除了要拽住宋嘉的放飛,她的表演還要銜接上之前在長安坊市鬧中取靜的戲份。
這場戲是木蘭成長線的重要轉折,片尾木蘭戍守西疆拒絕入局政斗的伏筆,正是在這一刻埋下。
宋嘉和郁南是華國大青衣中的佼佼者,飆起戲來完全不需要陳一鳴的“指點”。
于是陳一鳴再度祭出“旁觀”模式,把喊過的權利完全授予兩個女演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