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解除五人貨車案嫌疑的上頭人,很可能不是前黑警的后臺,而是幕后黑手凱撒的盟友。
而且能做到唐人街教父,必然是腳踩黑白兩道的一方大佬,安排一輛運軍火的貨車失蹤再簡單不過。
<divclass="contentadv">其二,只能確定沒上船的包打聽沒有死,但無法確定上船的四個人都死了,其中一個假死,然后讓暴露在外的包打聽頂鍋,這樣更符合結局反轉的要求。
當然,還可以反轉再反轉,幕后黑手確實是包打聽,雖然他的嫌疑最大,但是其他人都死了,船也燒了,唯一的證據只有他的口供。
如果包打聽真是凱撒,自然有上頭人施壓,像貨車案那樣迫使證據不足的警局放人,這樣的結局兼具開放性和諷刺性,更有味道。”
“啪啪啪”,陳一鳴一臉贊賞地鼓起了掌。
討論卓有成效,三人也很熟悉探案片的套路,雖然陳一鳴隱藏了諸多細節,在既定信息下他們還是把劇情猜了個七七八八。
陳一鳴本來打算就此結束討論會,讓三人回去按照各自的想法編寫劇本初稿,不過既然討論的效率很高,他愿意再給他們一點提示。
“假設包打聽就是幕后黑手,那么劇本主角應該如何設置?審訊他的警察,還是包打聽本人?
在此基礎上,主角面臨的危機又應該分別如何安排?
此外,幕后黑手要如何脫身?一下子死了這么多人,即便是唐人街教父也很麻煩的吧,他要如何擺脫警方的注視?”
這一次三人對視一眼都沒有說話,而是陷入了長考。
陳一鳴的問題已經超乎故事,進入劇本環節,涉及到電影怎么拍了。
也就是說,這已經不是一個解謎問題了。
雖然王威被指定為導演,但三人當中卻是田黎最熟悉懸疑題材,也正是他最先get到陳一鳴隱含的傾向性。
“既然包打聽活到了最后,那么主視角自然在他身上。
以現有的故事框架,劇本顯然應該用倒敘的方式來寫,從貨船被燒之后包打聽被審訊開始。
只有這樣,才能把四個案子串聯起來,形成統一的邏輯鏈條。
貫穿始終的戲劇矛盾,就是幕后真兇究竟是誰。
我認為開場有必要引入一個更高層次的警察,由他來審訊包打聽,并帶領觀眾探尋真相。
因為現有線索表明前黑警與凱撒都具有影響唐人街警局的力量,后者自身并不具備一查到底的動機與能力。
換個說法,就是幕后黑手面臨的壓力不夠分量。
事實上船毀人亡的大案,本來就超出了唐人街警局的管轄范圍,引來上峰關注是符合現實邏輯的。
這樣也有利于聚焦觀眾視線,讓電影懸念集中于包打聽的脫罪上。
包打聽用供述來給自己辯解,警察則通過訊問找尋破綻,一攻一防的節奏下逐步揭開案件真相,并最終鎖定幕后黑手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