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和李準都點頭表示贊同,有點編劇功底的就能確定,這個故事用倒敘的方式來講最通順。
田黎的拋磚引玉,幫助王威擺脫了主角該是誰的猶疑。
“我覺得應該把包打聽確定為故事主角,同時他也是幕后黑手凱撒。
確實應該引入更具獨立性的警察作為觀眾的引導者,但是他的出現并非源于現實邏輯,而是一個意外。”
田黎聽了眉毛一挑,明顯來了興趣。
王威繼續說道,“沒錯,就是意外。
船毀人亡證據全無,凱撒背后的勢力足以讓包打聽脫身,只要包打聽出了警局,這個馬甲馬上就會銷聲匿跡,背后的凱撒自然穩如泰山。
但是這個時候出了意外,一個凱撒掌控之外的警察注意到了貨船案,并在包打聽被保釋前的最后時刻插手進來。
包打聽不得不接受意料之外的審訊,他不再有恃無恐,而是必須快速打消警察對他的懷疑,以免假釋出現變數。
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他還活著,想要擺脫嫌疑,就只能把警察的視線轉向死在船上的同伙。
我們要在電影一開始,就給觀眾營造出一個充滿壓迫感的氛圍,包打聽和警察都要面臨沉重的危機。
警察的危機來自于時間,他必須在假釋之前鎖定真兇,這樣他才會不擇手段地對包打聽施加壓力,把電影的緊張感提升到最大。
包打聽的危機光是警察一個意外還不夠,一個馬甲眾多的黑幫大佬,編一套無懈可擊的假口供肯定不在話下,我覺得應該再給他增加一些阻礙。
連續四樁案件,全程不出岔子的概率太低了,有個別目擊者才正常。
比如騙子找來的地下商人,可以安排其被抓住。
還有最后的燒船案,馬來幫派沒有全軍覆沒,而是留下一兩個幸存者。
這樣可以給包打聽再制造一些突發意外,考驗一下他隨機應變的能力。”
王威講完之后顯得有些意猶未盡,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顯然還有些不確定的東西藏著沒講。
李準敲完鍵盤抬起頭,看另外兩人沒有再開口的打算,這才“總結”道。
“既然確定電影主線是審訊,那么警察掌握的線索,就只有貨車案之后警局里五個人的記錄,以及貨船案之后燒毀的船與尸體,其他的都只是包打聽的一面之詞。
鉆石案也好,寶石案也好,地下商人也好,也許只存在于包打聽的敘述里,根本就沒有真實發生過。
甚至于我還懷疑,包打聽這個馬甲真的存在嗎?他口中的凱撒真的確有其人?
當然,單以這個劇本而言,我贊同老田的意見,開場就該有黑衣人亮相,滅口燒船一條龍,便于觀眾定位到電影的核心懸念。
但是對于凱撒這個角色本身,我傾向于保留其開放性,這樣才好編續集嘛。
假設一下,包打聽嘴里煞有介事的唐人街教父只是一個代號,包打聽這個馬甲其實跟凱撒完全無關,續集豈不是更容易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