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跟出題老師建立私交相比,知道一次考試內容實在算不上什么大便宜。
不過她屬于先天樂觀派,遇事必定先往好處想,因此出言寬慰道,“老潘,別在意,這些都是你自己的腦補,興許人家陳導根本就不是這么想的。
再說了,今天我們大有收獲不是嗎?
認識了頂流導演陳一鳴,他還跟我交換了手機號碼呢。
嘿嘿,我也是有陳導私人號碼的人嘍,你知道會有多少經紀人對我羨慕嫉妒恨?
陳導還給你透了題,如果說之前只領先80%的競爭者,現在這個系數就是99%,就算不是十拿九穩,也是八九不離十吧?”
潘月明內心還在不斷地“反芻”剛才簡短的對話,試圖在里面分析出陳一鳴的態度與傾向,聽到廖珊的“安慰”,他才意識到,自己太過患得患失了。
看著廖珊的笑容,潘月明覺得自己忽略了今天更為珍貴的收獲。
再轉眼看向鋪滿璀璨燈火的浦江,潘月明竟感受到一絲驚艷。
而這種景致,原本曾是他每晚打開窗簾就可以輕易得到的,眼下看來卻如同暌違經年。
其實潘月明算是腦補中了一半,陳一鳴要是知道自己對潘月明的感謝,被對方曲解成了“一筆還一筆”的交易,免不了要大呼“我本將心向明月”了。
陳一鳴此時正在書房改劇本,與潘月明的一番交流讓他參悟了幾分“禪機”,他要趁著熱乎勁兒把它糅進劇本里。
忙到9點多,靈感被榨得差不多了,他才闔上筆記本,泡上一壺茶坐在陽臺飄窗里賞月。
不由得回想起下午的這次偶遇,確實挺巧的。
頭幾天才在電視里見過面,轉頭就在自家小區見到了活的。
《三國演義》有名有姓幾百號演員,陳一鳴之所以對潘月明有印象,是因為對方的年齡。
能在一堆老戲骨的環繞下,演好一個身居上位的年輕帝王,可不是本色出演那么簡單。
陳一鳴不是只對潘月明另眼相看,《三國演義》里真正按照角色年齡出演的演員他都有所關注,算算年齡他們現在剛好處于三十幾歲的黃金階段,是鉑爵合作的上佳選擇。
只不過時過境遷,當時參演《三國演義》的年輕演員各有際遇,潘月明算是其中混得相當不錯的一個,如果對方生活中沒有橫生變故的話。
潘月明對《第十三層樓》的“覬覦”陳一鳴當然心知肚明,也許對方還耍了點心機上了點演技,但這又沒什么,小孩子想要東西的時候,不也是一哭二鬧的么。
演員靠演技爭取角色,陳一鳴還頗為欣賞呢,那叫不忘初心!
他現在心里想的,是對方究竟適不適合《第十三層樓》的男主角。
按照陳一鳴最初的設想,故事男主是一個陡經大起大落的人,能否向觀眾清晰精準地傳達劇情轉折與人物表現的對應性和層次感,是電影成敗的關鍵所在。
跟以往一樣,陳一鳴在表演層面是個純粹的甲方,只會提要求,并不知道如何實現。
因此以他的猜想,可能這個角色更適合由自身經歷跌宕的演員出演,只有切身感受過那種萬念俱灰的幻滅,才能把無底深淵中的那一絲希冀呈現得淋漓盡致。
陳一鳴有些不厚道地尋思,被綠了算不算跌宕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