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他就是個添頭
電影的第二組人物關系,是意識空間內調查失蹤案的刑警,與一位初次降臨意識空間的未來小姐姐。
刑警由于工作原因,曾經接觸過不少例“看似平常”的詭異事件,包括失蹤、失憶、突發性精神病變乃至更嚴重的惡性犯罪。
而小姐姐身為一個萌新,內心持有的是游玩兼做任務的心態,這也讓刑警得以知曉一些有助于推演底層規則的信息。
這條線與主角線構成并行的雙線,圍繞著失蹤案時分時合,刑警與男主同時展開調查,最終不約而同地將視線轉向女主的老公,也就是電影的第三組人物關系。
不同之處在于,男主是被以好友女兒身份出現的女主有意誘導去接近自己的老公,而刑警則是出于對男主的懷疑和辦案的直覺,以及未來小姐姐的不經意“劇透”,進而把失蹤案跟女主老公聯系在一起。
女主老公作為意識空間內的“高權限用戶”,此刻已經達成了自己在現實世界里想都不敢想的“野望”。
此時的他稱得上一句高端大氣上凳次,無論是男主還是刑警,都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
陳一鳴猜測,很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他得以進入終選名單。
眼下劉易軍已經淪落到在橫城抗日神劇里演特務了,這倒是徹底發掘出了他內在的邪惡因子,不管是哪頭兒的特務都能輕松駕馭,就算是演地下工作者,給觀眾的感覺也是這小子遲早叛變。
陳一鳴當然不愿意如此,這樣拍電影哪還有樂趣可言?
這也從側面說明,老潘為這場試鏡付出了怎么的心血,他沒有食言,確實是按照片尾名單第一排的標準來努力的。
魔戲的好演員就那么多,被鉑爵一茬茬地薅,這不就薅無可薅了么。
盧亞文是個好演員,可惜與陳一鳴沒有眼緣兒,至少現在的盧亞文沒能激發出陳一鳴的創作欲望,只能有緣再會了。
那時候的昆哥是內地的中生代代表人物,是少有能獨擔票房的一線男演員,他本人也確實有過一番男主票房過億的實績。
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陳昆限于戲路有些沉寂,雖然不至于淪落到劇圈去,但在電影里也少有出演主角。
陳昆能不能聽話,陳一鳴毫無把握,這讓他只能遺憾地給他標了個圈,而不是直接打勾。
最后一位就是剛有過一面之緣的“鄰居”潘月明了。
兩人為了接近女主老公各自都付出了大量努力,過程中先后帶出了多個女主老公的“外圍人物”。
于導演而言,選擇他也就意味著選定了一個可以快速刷日程的方向,主動放棄拍攝過程中的意外,也一并放棄掉任何的觀念碰撞與靈感火花,唯一目的就是踩著制片表拍完上映。
陳一鳴不相信這么鋒利的內在氣質,選角導演和小美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