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段的演技,陳一鳴無可挑剔,倒是王威的鏡頭調度,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第七條的抱頭捂臉鏡頭,懟臉拍有些浪費,俯拍視角更有味道,建議嘗試一下。
此外,同在碼頭上老段跟戚恬的相對關系,也需要在頭尾處有所體現。”
這部分擼完之后,就是全片的重頭戲,甲板上前黑警與黑衣人的最終對峙。
王威把這部分拍得十分“飽滿”,光是機位就架設了七個,從素材推斷,這場戲段一寧和許亞君前前后后演了不下二十遍。
這場戲除了收尾時有一個縱向的搖鏡,其余時間都是固定機位,一干幕后全程看兩位老師飆戲。
單就運鏡而言可以說一句大巧不工,現場布光與收音也完成得很好,陳一鳴無刺可挑。
讓陳一鳴驚艷的還是兩個演員的表演。
段一寧依舊穩定輸出,每個伏筆都呼應得恰到好處,定格既自然又準確。
因為他在這里多少有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看點就沒有梟雄末路的許亞君那么足。
前黑警此刻重傷垂死,一方面要面對包劍鋒臨死前的良心拷問,另一方面還在承受枕邊人背叛的痛苦,包打聽出現之后,又加上一層黃雀在后恍然大悟的驚愕。
許亞君到底是演老了臥底的戲骨級演員,第一層的憐憫與嘲諷,第二層的慨嘆與無奈,第三層的震驚與釋然,層次分明,呈現有序,單看他一個人的表演,就能大體了解整場貨船戲的邏輯。
考慮到從頭到尾他都是半坐在地上表演,垂死之際連手上動作都沒幾個,全程依靠表情和臺詞撐下來,就更令人驚嘆。
明知道這是一個腳踩黑白兩道的壞警察,惡事干了一籮筐,但看完這場謝幕戲,也不能不贊上一句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輸得起。
這樣也就夠了,雖然是一部海外背景的灰色電影,但對“犯罪分子”的刻畫也不能太正面了,更不能搞人性玩兒洗白,批判性的基調還是要把持住嘍。
所以他也還是讓安西西記錄,掏出手機看全家福這種“發揮”就大可不必了,沖淡了人設。
再下來是許亞君單獨出鏡的部分,監控室的動作戲干凈利落,一看就沒少排練,許亞君的完成度也很高。
至于他偷偷離開監控室干私活兒的段落,拿著對講機虛空導游坑隊友,拍得就差了點兒意思,主要是邏輯關系交待的不夠清晰。
分鏡拆解得終究欠了一絲精細,這個段落其實是個微縮版本的三線敘事,上層甲板虛空指揮的前黑警,底層貨倉聽命行事的行動組,還有塔吊里展示貨船三維地圖的小秘書。
這樣也就暗示了前黑警登船是另有目的,瞞著主角團做過額外的布置,做過特殊的準備。
前黑警通過對船只結構的精準掌握,以及秘書透過舷窗的些許提示,得以在脫離監控的情況下繼續指揮行動組深入,并在恰當的時候把三個炮灰埋進去。
演員的表演要自然,運鏡則要有明確的目的性,不然觀眾很容易被搞得稀里糊涂。
安西西一通猛敲把陳一鳴的意見記錄完畢,隨后抱怨道,“伱就沒有一句半句的好話說說嗎,出外景辣么辛苦,也給他們鼓鼓勁嘛。”
陳一鳴深以為然,點頭示意妹子繼續記錄,“戚恬的鏡頭拍得不錯,妖而不艷,媚而不俗,深得拍花瓶的精要,做到了不露肉比露肉更好看,值得一個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