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話劇倒是有這么一條,但那不是用來形容走位的嗎?
黃米米的表演必須抓住自然而然這一點,一定不能有“觀察”這個步驟,因為沒人會在自己家里“觀察”習以為常的東西。
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確保整個場景具有一定的真實質感。
因此這個鏡頭的要點,就是演員和操作員都不出錯,讓一切都像是智能管家完成的。
實話實說,影棚內的架勢相當不小,萌新冷不丁地置身其中,被烏央烏央的人和設備圍在中間,還能若無其事那才叫不正常。
陳一鳴沖她點了點頭,勉勵她好好演,結果妹子的壓力似乎更大了,就位的那幾步都有些踉蹌了。
你的動作關聯屋子里所有設備的運動次序,這個場景在無聲宣示著你生活的規律性,所以一定不能錯。”
只不過投出來的所有畫面,都不是后期cg生成,而是道具師一比一做出來之后再通過加特效將之“投影化”。
諸如拉開窗簾、撐開氣窗、清掃床鋪、啟動電視機、調換頻道、洗手間開門之類的“自動”操作其實都是人工遙控的,遙控設施全部由道具師完成。
陳一鳴反復開導她,是精確,不是機械,她演的是一個性格嚴謹的女科學家,不是有棱有角的機器人。
在華國導演里,陳一鳴給演員的自由度絕對算是高的,因為他很少明確規定演員必須怎么演或是不能怎么演,今天的黃米米是為數不多的例外情況,結果就讓陳一鳴深受打擊,也進一步堅定了他不干涉表演的執導理念。
教人演戲實在不是一種好體驗。
<divclass="contentadv">在魔影廠食堂吃過中飯之后,劇組回到影棚開始實拍,頭兩遍還是幾秒就咔,陳一鳴耐著性子拍到第五遍,才算是完整拍下來一條。
陳一鳴鼓勵了黃米米幾句,嘴上說著“保一條”,然而其實剛才那條根本不能用。
又保了四條之后陳一鳴終于喊了過,整個影棚都有些歡聲雷動,不知道的還以為殺青了呢。
陳一鳴不由得自言自語,萬事開頭難,正常!
第二場還是臥室,只是鏡頭主角不是黃米米,而是掃地機器人,它會帶領觀眾依次“路過”幾個預埋的伏筆,同時作為畫外音的早間新聞也會透露一些背景信息。
鏡頭跟隨掃地機器人停留在洗漱套間門口,把打扮齊整的黃米米從腳到頭搖入取景框。
這條拍得很順利,黃米米延續了之前的“精確”狀態。
第三場挪到影棚角落,這里搭了一條由明到暗的長廊,盡頭是一個跟科技感格格不入的房間,這里是女主老公的地盤,一個當代年輕人最熟悉不過的宅男臥室。
厚厚的窗簾遮住外界的每一條光線,地板上堆著亂七八糟的“宅男圣物”,書籍、碟片、卡帶、游戲機諸如此類。
先從外向內拍,鏡頭跟著黃米米穿越長廊,打開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