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們的表情我就知道,當然不是,反而是正向的,因為電影里的主角和配角,拋開最后的結局,恰恰都是普通人的理想化展開。
整個戀愛過程,沒有欺騙,沒有毀諾,沒有劈腿出軌,沒有嫌貧愛富,他們不在一起,只是因為不合適。
你們所說的杯具結局,應該歸咎于某一方嗎,顯然不能,因為站在中立立場,沒人犯錯。
你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電影里的男女主角,是頂著明星臉在談普通人的戀愛,長得好看是定語,普通人才是主語,也是觀眾共情的源頭。
代入普通人的視角,看完《夏至五百天》聯想到自己的經歷,認為自己被拒絕是因為矮、窮、丑,還是因為單純的不合適,想必你們會有自己的推斷。
把修飾過的現實攤開在電影里,給觀眾保留自我催眠的余地,又何嘗不是一種售后服務呢?”
坐對面的祥瑞、東子和西西同時一臉懵逼,三人作為主創顯然從來沒往這個方向想過,祥瑞甚至有些自我懷疑,“我之前是這么想的?我應該這么想嗎?”
好半天過后伏導一拍桌子叫道,“一鳴伱不要妄自解讀,我才沒有催眠觀眾的意圖,也從來沒有過以自我貶低迎合大眾需求的功利想法。”
陳一鳴笑瞇瞇道,“我也沒說你有啊,你急什么?剛剛我說的,難道不是后續宣發的某種可能性?電影是電影,宣發是宣發,你是導演是主創不假,可是電影上映之后就跟你無關了哦,怎么解讀那是觀眾的事。”
祥瑞沒好氣地說道,“不許你胡亂帶節奏!”
陳一鳴笑著懟回去,“我也是普通觀眾,你不能剝奪我吐槽的權利。”
當天那場爭論的結局自然是不了了之,而祥瑞雖極力反對,后續宣發的主線還是據此確定下來。
老賈手下的寫手們快速將之轉化為生產力,諸如“想知道如何表達我們不合適更合適,就去看《夏至五百天》”之類的話術紛紛出籠。
有一說一,祥瑞的這部愛教片拍的頗具可看性,琴島的風光意蘊十足,單純觀感上就不乏味,劇情方面細節滿滿誠意十足,經得住全方位的解析,情感博主可以從中引申出很多熱點話題,變著花樣可以刷上半個月不帶重復的。
熱度起來了,票房走勢也就穩當了,進入九月在兩部好萊塢大片的接力沖擊下,《夏至五百天》依舊維持住了日均不低于3000萬的票房增幅。
到國慶檔猛片們紛紛啟動試映那一周,《夏至五百天》已經拿下8億票房,慣例延映1個月的話,9億打底10億有望,絕對是今年國產中等成本電影的一大驚喜。
伏大導演也就此坐穩了華國第一女導演的位子,身體力行地證明,《情書》不是曇花一現,伏導是真有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