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繳獲的被八路軍命名為二代步話機、電臺的通訊設備。
其他武器,帝國雖然制造不出來,材料,加工工藝,都差太多了,但軍工人員至少還能理解,這種武器為何如此先進。
但這種第二代通訊設備,
至今,帝國技術人員都不理解,他們是如何將美利堅都需要使用大量電子管,電容,電線等,合計百來斤重的元器件,縮小到巴掌大小,不足半斤的?
而且性能更加先進!
當這些先進到不可思議的武器,出現在美利堅軍隊的視線中,會發生什么呢?
渡邊參謀長突然有些期待。
···
喀嚓!
另一邊,
草擬好在新華報上刊載的關于公開擊斃華北方面軍參謀長的新聞稿后,趙剛伸了個懶腰,走出了辦公室。
隨著根據地的穩定,楊村也開始了大建設。
團部建筑全部重建了一遍,趙剛的辦公室雖然沒有用水泥,畢竟,如今陸老板雖然也開始提供鋼筋水泥,但數量比較少。
每個月只有幾千噸。
多用于建造彈藥庫,和倉庫。
再加上考慮安全,所以趙政委的辦公室,依舊是窯洞結構,不過增加了木梁和木材用量,內部純木板拼接,比之前好的不是一點半點。
團部外,
新華社的攝影老夏,正舉著照相機,對著楊村,以及獨立團團部駐地,軍營,陣地,衛兵,防空陣地等建筑拍攝。
一幅幅畫面,
一個連,一百二十多名身著統一整齊的嶄新八路軍軍裝,戴著軍帽,扛著九八k,捷克式,腰間掛著手榴彈的士兵,列隊走過。
從遠至近,再到遠處。
背景是大變樣的楊村,
距離二十七師團掃蕩,也才過去兩個月。
破壞容易建設難,再加上充裕的木料,大規模燒制的磚窯,楊村大量開始新建房屋,還能看見不少正在新建房屋的老百姓。
老舊的破碎房屋和新建的房屋交錯,給人一種浴火重生的感覺。
以及隨處可見的水渠。
為了改善多旱地的情況,民兵工兵部隊組織新建了引水渠,從遠處河流引水,并修建了蓄水池,將旱地變成了水澆地,從此楊村附近不需要完全靠天吃飯。
厚實的鋼筋水泥陣地內,雙聯裝12.7毫米機槍指向天空,拇指粗大,巴掌大小的彈鏈,從機匣輸彈孔中延伸而出。
仰角拍攝視角下,帶著水冷套筒的槍管的槍管給人的壓迫感不次于大型火炮。
下一張,
是一位戰士拿著一枚巨大的子彈,手掌占據大半個底片,顯得子彈格外巨大。
“趙政委,飛機可以拍攝么?”
拍攝完畢后,老夏走到趙剛旁問道。
沒有比飛機更好的宣傳了!
在老百姓心里,飛機大炮,是武器的頂點,代表著戰爭的勝利。
鬼子一路占領如此多地盤,全是因為鬼子有飛機大炮。
新式戰防炮,已經拍攝了,就差飛機了。
“當然可以。”
趙剛當即笑著答應。
新式運輸機已經到位,雖然暫時還沒開放兌換,但想來不需要等多久。
而且,
清單中,戰斗機也出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