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一攤手:
“就剩下訓練營的十二輛了。”
四月份結余十二輛。
五月份進攻波次結束,到現在也只剩下十二輛。
“損失這么大?”
旅長眉頭皺起。
一百輛坦克!
雖然總部制定的的攻擊策略,就是盡量減少傷亡,技術兵器沒必要拿人命去換,反正每個月都有補充,但一個月損失一百輛坦克,也確實太大了。
要知道,
鬼子是沒有合格的反坦克武器的,連可以從側面和后面擊穿謝爾曼的37毫米反坦克火炮都很少。
只能靠炸藥包。
“根據戰后統計。”
參謀解釋道:
“坦克損失中,有三分之一,是因為保養不當,作戰中出現故障趴窩,被迫遺棄的。”
“還有大一部分,是因為車組和隨行后勤人員不能及時維修出現的故障,或者不得不遺棄,或者自行摧毀,或者被鬼子炸掉。”
“真正在戰斗中被鬼子擊毀的,其實不超過三十三輛。”
“原來如此。”
旅長頓時就能接受了。
巨大的損失,是因為訓練不足啊。
明白了,明白了。
這倒是能理解。
如今的坦克車組成員中,在參加坦克部隊之前,一部分人學習汽車駕駛,都才幾個月,經驗最豐富的,也不過是從果脯部隊中過來的幾十個人。
這些人又需要時間政治教育和戰術訓練,也需要時間掌握謝爾曼的應用——即便是一個技術熟練的老機械師,也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熟練掌握謝爾曼的維修和維護。
這可是坦克。
陸軍中最先進的技術兵器。
而且技術雖然比太行卡車簡單,但正因為簡單,存在很多問題,故障率很高。
“這個月有一百輛,也夠了。”
“今后損失應該會減小。”
“就算鬼子拿出來新的反坦克武器,就算部隊中,坦克車組和后勤人員成長速度很慢,也最多維持目前這個損失數據。”
旅長頓時放心下來。
···
“將軍。”
“這是四月的傷亡數字。”
石門。
六月初。
作戰參謀,將一份傷亡統計數據,交給了崗村寧次。
“知道了,”
在接過參謀傷亡統計數據的一瞬間,崗村寧次猶豫了一下。
因為他知道,這將是一個十分可怕的數據。
最終,崗村寧次還是接過了傷亡統計表格。
現實總是要面對的。
“我們摧毀了多少輛敵人坦克?”
在看這份傷亡統計報告,接受處刑前,崗村寧次突然問道。
他要先聽一些好消息。
“確認繳獲包括損壞殘骸的,有九十五輛。”
參謀回答。
“喲西。”
崗村寧次頓時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