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壓制鬼子火炮,這是部隊始終沒有收復冀南根據地的關鍵。
而現在···
強大的火炮來了!
技術一如既往的先進。
24公里的射程,遠超鬼子的主流壓制火炮105加農炮的18公里射程,雖然重量有九噸,但得益于優秀的設計,附帶的發動機提供動力,以及氣壓鉆機輔助構筑炮位,機動性甚至比只有三點七噸的九二式加農炮更強。
而鬼子的同口徑火炮,在射程只有18公里的情況下,重量則是達到了恐怖的十五噸。
當然,大佬們自然看出來了。
這門火炮的真正可怕,不是重量和機動性,而是精度。
根據炮表,其精度是鬼子九二式加龍炮的三倍,既同樣向五公里外的目標射擊,部隊的新155榴彈炮的炮彈散步半徑,只有鬼子的一半。
這意味著,在炮戰中,新式火炮將占盡優勢。
“太好了!”
“哈哈哈··”
旅長再次發出猖獗的笑聲。
是時候,讓鬼子嘗一嘗遠程火炮滋味了。
“有多少門?”
師長問道。
“十二門。”
李云龍回答。
“好。”
師長很滿意這個數字。
十二門。
也就是每個月十二門。
今年結束,就能攢出來三十六門,三個大型遠程炮兵團有了。
“炮彈多少?”
“牽引車有么?”
老總進一步問道。
這種火炮,雖然自帶動力,但必須由牽引車牽引,不可能長距離機動,都依靠自身的小輪子和小發動機。
作為遠程火炮,炮彈消耗也是大頭,炮彈得足夠。
雖然根據地軍工發展如火如荼,但如今,依舊只能生產一些步槍,甚至八一式步槍生產,也要十二月份才能開始。
‘牽引車有的,是新型號,一種三百五十馬力的六輪軍用卡車。’
“炮彈,每個月十二萬枚,每一門火炮一萬枚。”
李云龍回答。
“好好好。”
旅長滿意點頭。
每月一萬枚。
炮彈充足,
即便今后,火炮數量多起來了,炮彈也足夠用。
“先讓誰試一試?”
老總看向旅長。
得益于李云龍,如今旅長聲音很大。
按道理,一門新火炮到位,還是完全不同的身管炮,應該先讓炮兵先熟悉熟悉火炮性能,最快也要一個月最后才能上戰場。
不過嘛····最好的訓練場,是前線。
最好的靶子,是鬼子。
“772團吧。”
旅長說道:
“上次殲滅鬼子觀摩團之后,又來一個鬼子聯隊在澤縣以南陣地。”
“而且據說,這個鬼子聯隊,指揮官還是第六師團的。”
說著,旅長拍了拍火炮,殺氣騰騰:
“讓鬼子嘗一嘗155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