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保證,我到家一個字不提何雨柱,好了吧?”
“嗯,這才是我的好哥哥,快去搬酒吧!”徐慧真滿心地歡喜。
然后叮囑道:“爹和娘要是問起來,你就是說我給你介紹新的酒館要的酒不許說是我在這兒經營呢。”
<divclass="contentadv">“你啊,真是白養了。”
徐輝丟下這句話,出門去搬酒送到后院。
何雨柱連忙出來幫忙,搬了十多壇酒,還有一些漏斗,打酒用的酒提子等東西。
徐輝向何雨柱做了介紹,從最便宜的紅苕酒,也就是用紅薯制作的酒,這個批發價只有兩毛,一般可以賣3毛五到四毛。
然后就是高粱酒,市場價是6毛,批發價是四毛。
再好一些的就是糧食酒了,也分為多種規格,有兩種糧食,三種糧食到5種6種,8種糧食釀造的。
也有不同度數的區分,徐輝送來的都是比較好賣的品種,總共是兩千斤的酒。
“你一次要這么多能賣完嗎?”
徐輝有些擔心,別在生意不好,到時候何雨柱要是想退,自己還要給拉回去。
何雨柱道:“沒事的,放了就是了,反正能存許多年呢。”
現在的糧食酒都沒有酒精勾兌的,放個10年8年都沒事。
再說自己還有空間,又怎么可能讓酒出問題呢。
聊了一陣酒的話題,何雨柱也就請徐輝留下來。
徐輝猶豫后也就點頭答應下來,和徐慧真一起整理酒館。
中國的酒類很多,不過京城這邊主要通行的是燒酒就是白干。
南方稱之為高粱燒,蚌埠燒,牛莊燒的便是,是上中下不同階層都歡迎的酒。
徐輝送來的就是這一種,然后告訴何雨柱:“你也不能只賣燒酒,還要去買一些黃酒,最好的當然就是紹興黃酒其次是山東山西黃酒不過不能買的太多,這邊用的少。”
還要去煙酒公司去,進一些瓶裝酒,什么汾酒,五糧液,也要有,逢年過節的時候,也能賣不少,普通人買這種好酒都是送人的。”
“嗯,我知道了,下午就去進貨。”
煙酒的利潤是最大的,別看不眼,幾乎家家都需要。
徐輝然后介紹了京城的酒館文化,雖然他不是京城人,但是天天給酒館送酒接觸的最多也是最熟悉這個行業。
解放前有一種大酒缸,是京城味十足的好去處,主要是山西人經營,以零賣白干為主。
儲存白酒用缸有大缸二缸,剛上蓋與朱紅的缸蓋用來代替桌子。
華燈初上北風如吼,三五好友圍在酒缸周圍小飲,老京城人認為如果不據缸而飲,便減少了幾分的興致。
大酒缸這種經營賣酒的方式主要針對的是下層普通老百姓。
何雨柱之前就在大柵欄那邊見過不少這種酒館,他們也售賣自制的涼菜,葷素搭配。生意都還是很紅火。
這種主要都是露天擺攤,稍好一些的就是黃酒館,也分為山東黃酒,山西黃酒,京城黃酒,總稱是黃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