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陸續續的,還有新的訂單下來,讓機械廠賺的盆滿缽滿,賬戶里面也躺了大量的現金。
李紅櫻說:“所以所以我打算廠子繼續擴大規模,順便對它進行一些完善。”
說起工廠的規模,何雨柱就感到有些好笑。
后世都追求小而精,只專注一個行業進行深耕,力求盡善盡美,做到最好。
可現在一個工廠卻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就以軋鋼廠為舉例,不光可以生產各種鋼鐵原料,還有眾眾多的加工車間,可以對鋼鐵進行深加工。
這個還算業務上有所關聯,可軋鋼廠卻還有自己的小醫院,托兒所,小學,初初中和高中。
不光有這些學校還有招待所,服裝廠,印刷廠,電影院,供銷社,商店,俱樂部,冰糕廠等各種毫不相關的工廠和企業。
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一個人從出生,上學,上班,結婚,生子,生老病死,扎鋼廠都可以給解決問題。
就是火化都都有自己的爐子,燒完之后還有公有墓地,有自己的派出所維持治安。
人的一生當中需要所有的需求自己廠都可以進行滿足。
何雨柱之前一直對這些不感冒,總覺得自己只要把機械廠弄好了,其他的這些小廠子都不需要再去浪費精力建設。
反正街道都可以給解決。
李紅櫻說的完善就是給機械廠增添這些不太相關的附屬工廠。
何雨柱說:“有這個必要嗎?”
“很有必要啊,現在街道上就是機械廠盈利能力最強,比罐頭廠還要高,所以只能以機械廠為中心進行建設。”
何雨柱想一想,這也是大勢所趨,就說:“行吧,要怎么做?”
李紅櫻說:“首先就是把之前的印刷廠,蠟燭廠,面粉廠,服裝廠,運輸隊都變成機械廠的附屬工廠。”
這些都是原有的,只是把那些10個人8個人的小廠子都歸到機械廠的管理之下。
李紅櫻說:“街道上還有一片地方打算也劃給機械廠,由機械廠出錢建設,搞一個附屬的小學和中學。”
這時候物價很低,想要把賬上的錢花出去不容易,眼下最的的方法就是搞建設。
李紅櫻的想法就是再建設一個機械廠的附屬小學和中學,這樣錢花出去了,居民也落到了實惠。
可以讓街道多出小學和中學來。
何雨柱點點頭說:“這是個好辦法。”
李紅櫻早就有了預案,說了地址,那處地方原本是個土地廟,后來連同附近的房屋都毀于戰火,一直也沒有修繕,就放在那里。
正好把那一片土地都劃歸到機械廠,然后讓他們來搞建設。
建成之后就是機械廠附屬小學和機械廠附屬中學,中學里有初中部,高中部。
何雨柱點點頭說:“要不咱們再成立一個技校。”
“技校?”李紅櫻眼睛一亮,然后笑著說:“說一說你的想法。”
何雨柱說:“你看所有的工廠都是師傅帶徒弟這樣培養工人的,技校還是比較少。”
“是啊,眼下技術工人比較少,培養的也比較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