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戰力可想而知。
兩軍的距離愈近,終聽黃巾軍陣中有人下令“放箭”
淅淅零零的箭雨從對面射出,落在了快馬沖鋒的騎兵隊內,只是這一波箭雨,就將孫堅和黃忠陣內幾十名騎士射翻。
但對于這支龐大的騎兵隊伍來說,這點損傷并無太大影響,火色長蛇依舊是以極快的速度向著黃巾陣地沖擊而去
“舉盾,舉盾”
張曼成站在了望臺上,聲嘶力竭地向著下方的士兵們呼喊著。
旗令傳達下去,黃巾前線的弓弩手撤退,盾兵和長矛卒上前,怎奈因為遷延的時間太久,未能抓住最好的時機。
轉瞬之間,紅色的騎兵便撞入了黃潮,在山呼海嘯的喊殺聲中,騎兵陣以極快的速度割裂著對方的軍陣,兩方短兵相接,黃巾軍凄厲地慘叫聲此起彼伏。
孫堅和黃忠兩人分頭走兩路,一人率騎兵走東方,一人率騎兵走西方,然后再繞一個回旋,將黃巾軍徹底的割裂。
雖然只有三千余騎士,對十余萬大軍形成不了徹底的殺傷,但馬軍沖鋒的作用,是將敵軍的陣勢徹底打亂,讓對方的軍陣首尾不能相顧。
騎兵沖陣之時,最怕的就是被人群圍困,阻擋了沖鋒步伐,一旦受困于敵海,那對于騎兵隊來說,就是滅頂危局。
以張曼成所率領的這支兵馬人數來說,完全達到了圍困黃忠和孫堅的條件,但是以兵卒素質和軍械裝備來說,卻遠遠達不到。
這十余萬人中,確實有年富力強者,但同時也有老,少,病,弱之輩,素質參差不齊,面對騎兵沖鋒,黃巾軍的士兵根本無法合力擋住騎兵的腳步。
那些精壯的黃巾士卒或許有心結陣攔住敵騎,但偏偏三個黃巾卒中就有一個老弱之兵,這些弱卒不但不能充當戰力,反倒是因為膽怯而四下奔逃,給精壯之卒形成巨大的阻礙。
反倒是沒有這些弱卒礙手礙腳會更好些。
戰場上,人多有時也是累贅,
孫堅和黃忠的騎兵在黃巾軍陣中沖殺一陣,敵軍紛亂,劉儉當即下達軍令
“擂鼓出戰”
漢軍的本部大軍乘著十萬賊眾混亂之際,大踏步的向前而去。
“嚯”“嚯”
號角急鳴,戰鼓震天,各級將校帶領各部兵馬直奔混亂的黃潮而走,在山呼海嘯的喊殺聲中短兵相接,鋒利的環首刀和長戟收割著戰場上如草芥般的人命。
火紅的漢軍甲士所經過的黃色軍陣,留下的都是一片觸目驚心的鮮紅,黃巾軍雖然人多,但卻難以結成有效的陣勢,再加上軍中弱卒太多,四下奔逃,形成了無數個小型的混亂局面。
黃巾的混亂致使漢軍推進迅速,鮮血侵染了大片的平原。
漢代征伐之將,長兵用于矛,短兵用以刀,而此時此刻,在黃巾軍陣中,一名手持長桿古錠刀的虎將正帶領手下精銳兒郎,在黃巾陣中殺出了一條直奔賊首張曼成的血路。
這個人,就是有猛虎之稱的孫堅。
他帶領著佐官祖茂,在敵軍陣中奮勇向前,渾身上下皆被鮮血侵染,他的一雙虎目正緊盯著遠處那個慌張上馬,身披黑色罩服,渾身玄甲的黃巾主將
在黃巾軍中,能夠身穿如此耀眼玄甲之人,身份可見一斑
“兒郎們,隨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