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如今是大漢的多事之秋,你們這些劉姓諸王,也該扛起吾漢家的千鈞重擔了。”
常山王愣愣的望著劉儉,哆嗦著道“可是,這,這能成嗎陛下會答應嗎”
劉儉點了點頭,道“會的。”
“你如何這般肯定。”
劉儉笑而未語。
如今的劉宏,已經在自己和劉焉、董扶的引導下,意識到了大漢朝的諸多弊端,他在潛意識里,或許已經能夠看到一點大漢朝未來會呈現的分崩離析的場面。
但皇帝終歸是不能完全看透。
正因如此,廢史立牧的進程也比歷史上要快數年,這說明皇帝真的慌了。
為諸侯王開府,讓他們在地方郡國,與國相和郡守有一定的相抗力量,這對劉宏來說,或許是除了立牧之外,唯一的一個可以繼續制衡地方的手段。
但對于劉儉來說,大漢終歸還是會分崩離析的,即使有這些諸侯王也一樣。
數百年來的壓制,已經將大漢朝的諸侯王們壓廢了,十王九廢,這詞用的并不夸張。
即使給諸侯王們開府,他們在未來的群雄逐鹿中,也不過是被人收拾的角色。
但畢竟總比像在歷史上那樣,全都無聲無息的被軍閥割據的洪水淹沒,起不到任何作用要好。
大漢若真是分崩離析,大部分的地方軍事力量都是士族閥閱和諸豪強們統治的,漢家雖然有正統之名,但論及整體勢力,權重占比實在是太低了。
歷史上,劉焉所代表的宗親勢力,遠在西蜀,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劉表雖有一個宗親的名頭,但實際上,他除了有個“劉”姓之外,其行事之風和應對亂世之法,可以說更加貼近于一個士人。
畢竟,劉表昔日是黨人,還是八及之一,他在本質上,還是完全的站在天下士族那一面的。
所以說,在群雄逐鹿期間,真正可以稱的上是“成體系”的皇親系勢力軍閥只有一個。
那就是幽州牧劉虞。
正因為只有這么一個單一的宗親系勢力,所以他很快的就被以袁氏為首的士族系軍閥們給盯上。
歷史上,從袁紹到了冀州之后,他就無一刻不再琢磨怎么拾掇劉虞。
最后,還是公孫瓚火急火燎的幫袁紹拔掉了這根心頭刺,除了袁紹的心腹之患。
從劉虞滅亡之后,長江以北的中原大地上,再無一家成體系的劉氏宗親勢力。
劉岱或是劉繇之流,那基本都屬于白送的。
陳王劉寵更是曇花一現。
這些人不計也罷。
劉儉很擔心,如果日后他在群雄逐鹿中,被人認為是皇室宗親勢力,那在皇權與士族望族的碰撞中,劉儉就很有可能被人首先給盯上,從而成為第一個犧牲品。
所以,在那之前,增加一些地方諸侯王劉氏的勢力,去替他分散火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些諸侯王雖然不濟,但或許,逼到最后,他們手中積攢的力量也會給自己作為墊腳石也說不定。
畢竟,劉備就是靠著奪了同宗劉璋的基業,才稱雄一方的。
總體說來,多了這些廢物諸侯王,算是聊勝于無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