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兩人的地位之所以如此之高,才華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袁紹重用沮授和審配,也是因為這兩人的家族在冀州確實能幫袁紹鎮住場子。
漢末諸侯,不論是誰被下派到地方,初期必然要重用幾個地方家族,才能夠有效的管理州郡。
對劉儉來說,也是一樣的。
不過他來冀州之后,并沒有立刻向這些士族高門拋出橄欖枝。
雖然為了有效的執掌權柄,這是初期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但劉儉不能放棄主動權。
誰先去找誰,誰先來找誰示好,這一點很重要。
沮授的本家離鄴城并不遠,他很田豐只是花了兩日時間,就來到了鄴城。
沮氏家族,在魏郡士門中的威望,劉儉自然是清楚的。
而沮授本人的能力,劉儉也是了然的。
若是沮氏家族能夠和田氏家族一起向劉儉靠攏,那劉儉在河北的士門之中,就算是完全立住腳跟了。
當然,這當中不可能沒有利益輸送,這一點劉儉非常清楚。
前世史書上,對于漢末后期,地方軍閥與手下望族謀士之間的關系,大多記載的比較詩意,類似于沮授、田豐、審配這樣的人杰,史書只是記載他們為了袁紹而捐軀,是忠義之士,為了君主慨然赴死。
但史書不會記載,這些冀州衣冠士門的代表,日常中與袁紹會有多少政治利益的彼此輸送。
忠臣志士歷代皆有,
但忠臣志士卻不會憑白出現。
沒有現實利益作為牽絆,君臣兩人隨隨便便的嘮一宿,談天說地,散散王霸氣,引的士門高族首領納頭便拜,高呼“真吾主也”
你不能說這種理想化的情況沒有,但大多出現在地位階層較低的政治軍事集團。
肯為你赴死的慷慨義士,不是天生就是愿意為你赴死的慷慨義士。
為什么三國時期,蜀漢一眾君臣,最具有浪漫與悲情色彩
因為這個集團的元從系身份最低,大多皆起于微末,共事于患難之際。
劉關張的生死與共,趙云和劉備之間君臣相知,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但如今,你想讓田豐和沮授這樣階層的人跟你玩點浪漫,不能說不可能,但肯定不太容易。
到了鄴城,田豐引薦沮授拜見劉儉。
沮氏家族之長來見,劉儉自當親自迎接。
此時的劉儉,大概能夠猜到沮授來此的目地。
君擇臣,臣亦擇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