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為冀州諸望族與劉儉中間的橋梁,彼此替兩方來回溝通,其行為不偏不倚,但實則已經讓家中開始準備財貨,這說明在他心中,還是傾向于劉儉的。
沮授和田豐都是明白人。
如今冀州戰亂頻頻,賊寇日盛,冀州諸望族雖然彼此相互結親,看似同氣連枝,但在危難時節其實并不牢固。
天下紛亂的苗頭已顯。
在這個紛亂時節,若是再守舊著地方望族抱團抵抗州郡長官的那一套,勢必會吃不消。
地方長官與地方望族對立,誰都有可能獲勝,但毫無疑問,一旦拼死相斗,最終就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而沮授和田豐這兩位郡望家主,還是相當的高瞻遠矚的。
雖然他們不知道天下會“大亂”,但他們憑借獨到的眼光,已經多少能夠預測到天下將“亂”。
至于亂到什么程度,說不好,但肯定會亂就是了。
既然天下將亂,那身為一州望族,就不能再用太平時節的那些處事方法來應對了。
亂世亂世,既然要亂,那就注定會有成本消耗,這個成本不可能全都分攤到地方官署以及其他階層的人身上。
一地郡望只拿好處不出力的時代早就已經過去了。
衣冠巨門在逐漸變亂的時代,必然是要付出一定的犧牲了。
不必害怕犧牲太多,一旦亂世過去,到了和平時期,能夠跟隨英雄君主在混亂時代立住腳的家族,在戰爭結束之后,必然都會獲得巨大的利益。
唯一不確定的,就是一旦天下亂了,千萬不能跟錯人。
跟錯人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甚至會舉族衰敗覆滅。
但人離鄉賤,身為冀州本地郡望,一旦天下有變,他們的第一選擇必然就是已經成為冀州牧的劉儉。
劉儉日后若果真能夠率領地方家族對朝廷有所貢獻,那追隨他的家族必然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向上邁進一步。
所以,田豐和沮授一直在觀察劉儉的行動。
畢竟事關全族,非得要小心一些不可。
但是經過觀察與分析,這個劉儉似乎沒有問題
在想法的驅使下,田豐和沮授一同前往鄴城,拜見劉儉。
作為冀州境內衣冠士巨,廣平沮氏和巨鹿田氏的行動,甚至可以成為冀州士族們的風向標。
而相比于田豐,魏郡廣平沮氏的力量在河北衣冠巨室諸族中的分量,更顯重要。
歷史上袁紹從韓馥手中接手了冀州之后,對冀州系士門,最為看重的是兩個人。
一個是沮授,一個是審配。
沮授在袁紹麾下時,監統內外,威震三軍。
審配在袁紹麾下時,并總幕府。
這兩個人,一個沮授是逢戰必隨軍,在袁紹軍中的威望甚高,一個審配則是以參士身份,替袁紹總督后方府署,總掌后勤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