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劉冀州何意”
高順朗聲道“我家劉冀州收到了朝廷旨意,言張方伯乃是忤逆叛變之人,特命我家使君回軍,先助雒陽京師之軍破張方伯之眾,再揮師前往青州。”
聽到這,李既長嘆口氣,道“也罷,死在伱們的手里,總比死在呂布的手中要強,仲遂,你我也算相識一場,今日我便用我這顆頭顱,成全你的大功,為你鋪一條前程,你拿我的人頭去領功吧”
說罷,便見李既緩緩地閉上了眼睛。
但半晌,卻沒有感覺到高順有所動作。
李既皺起了眉頭,睜開眼睛看向高順“你還在等些什么”
高順搖了搖頭,道“我若真是為此而來,便不會單人獨馬來李公面前了”
李既疑惑地看向高順。
高順拱手道“我雖不知道張方伯乃是何等樣人,卻知曉李公人品清高,李公為人忠義重情,能分恩怨是非,能讓李公甘愿輔佐追隨之人,必也是我大漢的俊杰人物自從知曉劉使君奉朝廷之名要劫擊張方伯之軍,順就一直在苦苦哀求使君,幸劉使君乃是開明大度之人,他相信高順,也相信張方伯和李公等人并非叛逆之人。”
李既沒有想到,高順來到自己的面前,居然會說出這樣一番話。
前番與呂布一番攻殺,他早就已經是心力交瘁,甚至心如死灰,如今聽了高順之言,一時間情難自已,竟是淚如泉涌。
“唉,這人啊,一旦陷入絕境,方知誰才是真正的義氣之人啊,你和呂奉先幾乎是同時進入的并州刺史部,且當年以你二人的關系最為要好,但是如今看看,你們兩個人為人,簡直是天地云泥之別”
高順道“李公,莫要與我提那個負義之人了,李公若是信我,就與我一同去見劉使君,以劉使君的為人,必不會為難李公”
李既道“事已至此,我還能有何選擇呢走吧”
劉儉就在后方的軍中矗立著。
不多時,他看到了高順引領著李既來到了陣前。
高順向著劉儉作了一番介紹。
劉儉隨即拱手道“李從事,劉某人身為宗親,更是先帝去世時特意留下的托孤之臣,朝廷有令,劉某不能不來,這一點還請李從事見諒。”
李既忙道“不敢,不敢。”
“不過我的兵馬雖然來了,卻只是在此堵住李公去路,并未與呂布和胡軫夾擊貴軍,只是因我心中亦知,此時非張方伯反叛朝廷,實乃是袁氏與董氏之爭乃至于此,若是以此將叛亂的頭銜安在張方伯的頭上,未免太過不公了”
聽到這話,李既的心中很是感慨。
同時也很感動。
他向著劉儉拱了拱手,道“張方伯已死,我與我手下的這三千并州將士,已無有出路,若能蒙劉使君庇護,實乃萬幸”
劉儉點了點頭,道“不論袁氏與董氏之間的恩怨如何,此事已經了結,貴部的三千并州銳士,就跟隨我冀州軍一同走,若有人敢來造次,自由我劉儉對付便是,我劉儉對付不了的,還得過我兄弟那一關”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一名斥候縱馬而來,奔馳到了劉儉身邊,言道“將軍牛輔和呂布,率兵來了”
李既聞言大吃一驚,他匆忙看向劉儉。
卻見劉儉微微笑道“李公不必擔心,讓你麾下的將士,隨同我和高仲遂先行往東走,后面的事,不必理會,自有我那幾個兄弟去處置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