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陷陣營,白毦士出發
青州黃巾之中,距離劉儉之所在的歷城,離這最近的一路黃巾軍,乃是在濟北盧縣屯兵的緣城和浮云,這兩位黃巾渠帥的手下不少,算上老弱,大概也能湊齊十五六萬之眾。
雖然這十五六萬人中,真正能夠算得上是青壯年的,可能都不足五萬,但在緣城和浮云兩個人卻對自己的實力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連續的勝利和隊伍的快速擴大,讓他們自以為他們已經成為了足矣稱雄于一方的霸主。
特別是最近,他們的成績斐然。
在徐和本部的支持下,浮云和緣城的軍隊攻破了濟北國境內的七家衣冠巨士的本土鄔堡,收獲頗豐,勢力壯大了不少,隨后他們又打下了濟北國的治所盧縣。
濟北王劉鸞因為劉宏對諸侯王的開府政策,先前曾在濟北國招募了兩千余的諸侯王軍,并親自指揮操練精熟,頗有些志得意滿。
但偏偏就在這個當口,青州黃巾起義全面爆發了
數目龐大的黃巾軍在青州之地席卷了郡縣,并大量的吸取當地氓首和流民,成了一股極為強大,令人觸目驚心的反叛勢力。
濟北王劉鸞的兩千精兵,還沒等操練精熟,就被青州黃巾給掃平了,整支部隊被打了個稀爛。
但濟北王劉鸞的運氣還算是比較好,他的兵馬雖然被全滅,但其本人沒有被黃巾軍給弄死,他在最后一刻提前逃出了盧城。
不得不說,各州的諸侯王別的本事沒有,在逃跑方面各個都是大漢朝的頂尖高手,最近這些年來,大漢朝的地方一旦發生禍患,各路諸侯王的損失或許非常大,但大多數的諸侯王都能夠保全自身的性命。
但濟北王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濟北國相本人,卻英勇就義,被青州黃巾軍生擒活捉,隨后用他的人頭祭奠黃天,其本人的尸身被高高懸掛于盧縣城門,至今未被取下。
平了盧縣之后,徐和的黃巾主力部隊,便遷往了北海方向,去幫助司馬俱繼續攻略北海。
至于緣城和浮云兩支兵馬,繼續屯扎在盧縣,鞏固他們在濟北的戰略成果。
直到劉儉手下的斥候,將歷城屯有五十萬石糧草的假消息散布出去之后,這兩位沒有什么文化的黃巾首領就開始不淡定了。
五十萬石糧草啊,對于他們來說可絕對不是個小數目啊
只是劉儉為何要從冀州調撥這么多的糧草到這來
但仔細想了想,浮云和緣城也大概想明白了,或許劉儉調撥如此之多的糧草來這里,是為了等青州黃巾之亂后,用來撫境安民的
難怪他自打到了歷城之后,就一直沒有動作,原來是為了保護這份糧秣輜重。
聽說劉儉在冀州屯田也有一陣子了,各地的庫府倉稟都是被糧食堆積的盆滿缽滿,他能帶著五十萬石糧草來青州,倒也是在情理之中,他完全有能力能夠拿得出這份糧草。
但是司馬俱和徐和兩位負責統籌青州黃巾的最高渠帥,現在的命令是不允許青州黃巾各部向歷城發動進攻。
兩位大渠帥的軍令在這擺著呢,咱們要不要聽呢
當然是不要聽了
別看浮云和緣城都是那種出身底層,文化水平較低的渠帥,但是他們肚子里也有一點墨水,在關鍵的時刻,也能蹦出幾句像模像樣的新詞。
比如此時,浮云和緣城就知道一句在古代非常時髦的話,叫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