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劉儉就在歷城收拾兵馬,收攏那些黃巾士卒,同時派出大量的斥候,在魯山和沂山附近的山脈中打聽情報。
還是那句話,要打散打滅青州黃巾,還算得上一件可以操作的事情,但關鍵還是在于要收降這總人數超過一百萬接近兩百萬的人口這就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了。
如果只是靠正面戰場擊潰對方的主力軍,然后迫使對方的百萬人眾因為冀州軍的戰力而齊齊投降,這完全是不現實的事情。
浮云和緣城這兩個人率領的黃巾軍人數是十余萬,雖然勉強,但用這種方式還是可以收服他們的手下,達到目標的。
但青州黃巾的主陣人數,是浮云和緣城的十余倍,依照劉儉目前的兵力來說,靠戰爭手段來受降他們根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就算是能完成,也必然要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代價。
所以,劉儉必須要從別的角度上來想想辦法。
其實辦法不是沒有,很簡單,關鍵就是糧食。
青州黃巾軍在青州和徐州之地沒有根基、也沒有基本盤,他們的糧食和輜重的獲取方式就是靠搶,而且主要搶的也是豪右和望族。
這個方面在青徐黃巾剛剛起事的時候,確實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望族豪右的鄔堡中,囤有大量的糧食,可以作為黃巾軍的供給,這個辦法在青徐黃巾軍剛剛起事的時候,確實很管用。
但是“天補均平”的口號實在是太得人心,青徐黃巾軍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流民和氓首增長的數量實在是太快,時間一長,黃巾軍的壓力開始變的巨大。
多出的每一張嘴都需要用糧食來供養。
所以,他們只能更大頻率的去攻打地方豪右和望族,來獲取更多的資源。
誠然,望族豪右在經過血之洗禮后損失巨大,但他們也不是純純的傻子,怎么可能一直不長教訓任憑黃巾軍來搶。
各家望族組織徒戶私兵與黃巾抗衡是第一手段
當然,這個手段雖然最直接,但就目前來看并不是的管用,畢竟青州黃巾的人數實在是太多,而且民眾基礎很高,望族們的私兵也只能是相抗一時,不能長久。
正面戰場抵擋不過,那就只有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靠藏,靠轉移,甚至于舍棄鄔堡,暫時放棄陣地。
或者,很多望族現在開始將糧草輜重捐贈給劉虞與劉儉,讓他們養兵對抗黃巾。
雖然劉儉一開始進入青州之后,張嘴問他們要,他們不愿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大族家公的心態也開始改變了。
給了劉儉,也比給黃巾軍養兵要好得多,至少劉儉和劉虞不搶他們。
另外,陶謙自打當上了刺史之后,便開始在徐州境內糾集各大族的力量,并招募丹陽精兵,同時聯絡泰山人臧霸協助。
整合了徐州境內的諸多勢力后,陶謙雖然戰勝不了黃巾,但黃巾也同樣拿不下他。
陶謙性格剛烈,同時也久經沙場,他知道短期就算是不能擊敗青州黃巾,但只要能僵持住,就是己方最大的優勢。
劉虞也是仿效陶謙的辦法,在北海以東的地域采取這個政策,同時他還用了更多的騷操作。
劉虞不斷的聯絡青州本地豪強,用他的人格魅力,在北海以東組織了大批的民間軍隊,用來防備黃巾軍東進,同時還開出懸賞,重金懸賞司馬俱與徐和這兩個人的人頭。
另外,他還直接發出公告,昭告各郡各縣,言明黃巾軍無罪,有罪者,不外乎賊首二人,只要司馬俱與徐和死,別人的罪過,都可以饒恕。
論及用兵,劉虞不如陶謙,但論及懷柔和玩騷操作的套路,劉虞可比徐州的陶謙高出不只是一個檔次。
而且,劉虞有一個特別的本事,那就是他擅長搞輿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