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拜訪左伯的時候,帶了一份雕版印刷的簡易木制文字。
劉虞當著左伯的面,分別用左伯紙和蔡候紙進行印字實驗,讓左伯看到了紙張的不足之處。
這是當初他和劉儉在冀州做過的實驗,只不過再重新搬到左伯的面前實驗一次而已。
同時,他還將那些雕版印刷的簡易字體擺在了左伯的面前,并向他介紹了這些東西的作用。
雕版印刷的原理非常簡單,對于有能力發明出左伯紙的左伯而言,理解這一套流程輕而易舉。
自然,他也能夠看到造紙與印刷連成一個整體產業后的巨大社會價值
如果此事當真能做成,他左伯的聲名,恐怕就不會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發明左伯紙的人,那般簡單了。
他將流芳千古,為萬世所稱頌
一點沒有夸張,一個改變了世界文化發展進程的人,難道不足矣為世人所贊揚傳頌嗎
也就是從那一天起,左伯加入了劉虞發展紙業的隊伍。
左伯的加入,使劉虞手下研究造紙業的隊伍變的空前強大。
身為左伯紙的發明者,左伯在造紙方面的經驗和對造紙技術的了解,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隨著劉虞這支造紙團隊的潛心研究,左伯紙的改良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劉虞將左伯介紹給了劉儉和劉備,隨后便由左伯帶領著劉儉在黃縣的造紙工坊內參觀。
這個工坊在整個青州境內還是比較秘密的,在里面所研究操作的事情,暫時并未向外散布。
因為劉虞深知此事事關重大,故在保密工作上,做得還是非常嚴謹的。
左伯帶著三位劉姓高官在工坊內參管,一邊參觀一邊向他們進行講解。
先前制造的左伯紙和蔡候紙,之所以沒有達到理想狀態,主要還是因為選料和流程上過于隨意。
特別是左伯紙,雖然是以桑皮為原料,可以做到足夠堅韌,但在原料的加工上,還是欠缺了相對應的工藝,不論是過程還是把關,并不嚴格。
其實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畢竟,不論是左伯還是蔡倫,先前造紙的目地只是為了“造出來”。
但至于造出來后,怎么能夠好好的使用,或者是怎么樣去用,才能將紙業效果最大化,他們卻未多想。
但是,劉虞卻提出了目標
那就是要讓所造出來的紙張,可以用于雕版印刷
很清晰的一個目標,工坊中所有的人都明白他們應該朝著哪個方面努力了。
經過了不斷的試驗與不斷的嘗試,左伯的團隊向著成功愈發的接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