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使者代表劉儉又送給了董卓一件禮物。
那是一本剛剛在青州,印刷成型的紙質版三十六開的書籍。
饒是董卓這個久居在涼州的野蠻人,在見到這裝訂成冊的紙制書籍之后,也不由愣住了。
身為大漢相國,紙張他是見過的,但是如此堅韌的紙張,且還能裝訂成卷便寫字成書,這可是稀罕物了。
他一頁一頁的翻著眼前的這本紙書,眼睛瞪的越來越大,眼屎仿佛都要掉出來,嘴中不住的嘖嘖贊嘆。
身為劉儉使者的田豐,只是一臉笑容的看著董卓,對此物并不多做言語。
“速傳蔡中郎和李東曹來此”董卓突然對身邊的侍從吩咐道。
很快,蔡邕和李儒奉命來到了董卓的暖閣。
這兩個人可比董卓懂行多了。
當見到了那卷書籍的時候,蔡邕和李儒露出了毫不掩飾的驚訝,兩個人一人持書的左面,一人持書的右面,差點沒將這紙書給撕成兩半。
田豐面色淡然的看著兩人,提醒道“二位,莫要將書撕壞了,田某這次前來面見相國,可就是只帶了這么一本。”
李儒看向田豐,道“此物,乃是劉德然所做”
田豐回答道“正是,這是大司馬與左將軍找尋工匠,一直在研制的出版刊印之術,大司馬與左將軍改良了紙張,使之可以作為記載字體并長久保存之物,另用雕版印刷之法,將字體內容刊印其上,就成了諸位如今所見的成書了。”
說到這,田豐頓了頓道“也不怪諸公訝異,田某活了一把年紀,也算是見多識廣,可第一次見到此物之時,也是視之如至寶,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好似做夢一般。”
李儒看著書上的字體,道“我觀此書上的文字,皆一般大小,排布工整,不似手抄”
田豐額首贊道“李東曹真是慧眼,此書并非抄書郎手抄的,乃是以雕版印刷之術印制而成,不但節省了手抄人力,避免人為抄書之誤,且印制速度極快,同種書籍,三日印刷可得千冊也。”
“多少”
蔡邕和李儒同時驚呼。
田豐淡淡一笑“三日可得千冊。”
李儒愣了半晌,突然轉頭看向了董卓,去見董卓也是面露狂喜。
兩人都是聰明人,他們都從彼此的眼眸之中,看出了對方的想法意圖。
這是破閥閱之門的敲門磚,扭閥閱壟斷格局的神兵利器
蔡邕則是皺著眉頭,一頁一頁的看著那書卷上的內容,臉上露出了詫異的神情。
這書上面的內容,是蔡邕前所未見的,雖然言語簡短,但只是大致看了幾頁,學蓋古今的蔡邕立刻就看出來了,這當中的文字音韻優美、構思精巧、宛轉有致、氣勢雄渾,條理貫穿
此等文章,他竟然從未讀過。
蔡邕嘖嘖贊嘆道“妙語連珠、對仗工整、文采斐然,此乃何人做作”
田豐正色道“此乃劉冀州自創蒙學,欲以之替代急就章,名為千字文。”
蔡邕驚訝地一邊翻看,一邊問道“急就章作為識字啟蒙之書,已歷兩百載,汝家劉冀州何等樣人敢自創蒙學與先賢一較長短。”
田豐道“蔡中郎說這話,未免有些重了,劉冀州從無與先賢較技之意,更無與沽名釣譽之心,只是劉冀州言,急就章于幼童而言,相對刻板,入學需多鉆,不如這千字文省力易懂,千字文當中,有諸多故事皆劉冀州自創,借事喻意,效果斐然,今日我帶來的千字文,雖只有半部,但已能品出個中三味,蔡中郎不妨留下細觀,待將這半篇通讀之后,便知我家劉冀州是何等人杰了。”
蔡邕既沒有肯定田豐所言,也沒有駁斥。
他言道“你田元皓也是一州茂才,河北俊杰人物之首,你既能出此言,想來必不誆我,好,這半部千字文,老夫且回去看,看看你家劉冀州,到底是何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