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天下,普通的黔首黎庶想要買書學習,確實非常困難。
但是除了士族之外,很多靠著兼并土地,但沒有家學傳承的寒門地主,也天天瞪著大眼睛,死死的盯著那些掌握著晉升渠道的高門士族,希望找個機會順桿爬。
書籍一旦成冊對外販賣,則一定會被這些庶族寒門瘋搶的。
前期的傾銷客戶群體,劉儉早就已經想好了。
田豐繼續道“青州負責出書,在雒陽以及司隸之地進行販售,朝廷以官方名義,成立專門管理出版書坊的官署,對紙書行業進行管制,將紙張書的出版權力盡收于朝,紙質書不得在民間私印,另定下法律以束之,如此,短期之內,紙書所營之巨利,盡歸相國與劉冀州所有。”
董卓明白田豐的意思。
說白了,劉儉初期不想將出版印刷業遍地開花青州方面負責出版印刷,雒陽方面負責管理行業,設定規則并負責壟斷性銷售。
制地雖單一,但確實是壟斷了。
利益方面,肯定是能夠保證董卓和劉儉兩撥人賺的盆滿缽滿但問題是,董卓不是商人。
他是大漢相國
除了錢,他更需要的,是權力
董卓道“這紙質書籍,確實能夠給老夫帶來巨利,但你需知曉,老夫想要的不僅僅是這些,劉德然更知道”
田豐自然是知道的,但身為劉儉的使者,他需要掌控談判的節奏。
畢竟他面對的是大漢朝的相國,他不可能剖心挖肺的去跟對方嘮。
董卓想要的,不外乎是大量的刊印紙質書籍,特別是那些經學經文,并散布于世,打破世家門閥對于學術的壟斷。
劉儉也想。
但劉儉不著急。
飯要一口一口吃,吃太快了容易噎死。
四書五經這些東西,不是說你印出來了,就能夠將閥閱之門的優勢立刻推到,關鍵還是在于對于經學的解釋之權,這些還在閥閱手中。
所以,印什么書籍,發行什么書籍,能夠逐步的稀釋掉他們的解釋權,稀釋掉他們在本專著上的威望,這才是需要劉儉一步一步深挖并考慮的。
清一色的瘋狂印書,只會適得其反。
田豐對董卓道“相國想要做什么,我家使君自然是知道的,但很多事情,不能操之過急,依照使君的意思,今年需要印刷發行的紙書,僅需千字文和熹平石經上的正定經文,就足夠了。”
“先以熹平石經上被正定的經文試水,并廣推蒙學千字文,在這期間,還請相國頒布律法,針對出版社進行強制性約束,限定書坊成立的資質條件,待律法成型,并公布天下后,咱們再計較后續當印刷哪些書籍。”
董卓一聽今年只印刷熹平石經上被正定的經文,很是不悅。
熹平經文就擺在太學那里,是個抄書郎都能跑過去抄,印那些玩意作甚
董卓站起身,就想出言表示反對。
卻見這個時候,李儒突然站出來,對著董卓長長地施了一禮。
“相國,劉冀州之心甚誠,以末吏看來,此事著實可以商榷”
一邊說,李儒一邊向著董卓擠了擠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