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緩緩放下了自己已經舉起來的手,對田豐道“老夫知曉此事了,且容老夫細細思之,文優,且派人引著田先生去驛館,待老夫思明此事之后,再著人招伱前來。”
田豐看明白了,李儒這是看清楚了劉儉的心意,但當著外人的面不好勸諫董卓,故而只能是先把自己支走。
當下,田豐沖著董卓長長作揖,道“豐來雒陽,除了面見相國之外,還有一件重任在身,勞請相國應允。”
董卓眨了眨眼,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低聲道“是奉了你家使君之命,要去袁府拜訪吧”
“劉冀州受友之托,忠友之事,還請相國應允。”
董卓揮了揮手,道“去吧袁士紀最近正稱病呢,好一段時間沒有上朝了,老夫也是有一段時間未曾見到他,你此番前去,也順便代老夫向他問候一聲。”
“多謝相國。”
田豐走后,董卓方才看向李儒道“文優適才為何阻止老夫那劉儉花了這般大的氣力弄出了這紙書,正是大肆印賣,撬動閥閱根基之時,他卻倒好卻偏偏去印什么熹平石經,豈非笑談”
李儒語重心長的勸董卓道“相國莫要著急,依照末吏來看,這紙質印書之事非同小可,其中利好甚多,但卻不可操之過急,此時紙書剛剛出世,若驟然以朝廷的名義大印今古文經,擾亂天下原本學術形勢,反倒是對書業不利,”
“熹平石經乃是先帝下至正定的經文,雖能供天下士人抄錄,但又有多少人真能真不遠千里萬里前來雒陽終歸也不過是為了一眾太學生預備的”
“先印熹平石經之文,以雒陽和司隸為起始之處,賣于天下寒門庶族,不論是劉儉和相國,都可名利雙收,且不論是朝中公卿,還是當世大儒,還都說不出相國什么弊處來。”
“印熹平石經上的正定經文,無人可以找到反駁的理由,而且同時也可以使紙質書籍廣布于民間,受眾于民間,使紙書為世人所追捧,等到了一定的時候,天下人皆習慣了紙質書籍,就是想不印紙質書,怕也是不行了,那就是有違民意。”
“而到了那時,紙書所印的內容,就可以全部由相國和劉儉說了算,因為造紙和印刷的技術,掌控在劉儉的手中,而制定管理紙書的律法,則全由朝廷所定,如此便可等于限制了此物的散布,將此妙術控制在手末吏敢斷定,十年之內,紙書可成天下喉舌”
“天下人要看什么,想看什么,需要看什么,要讀什么,皆由相國所定,劉儉所制,無人可與相爭也”
董卓聽到這的時候,不由恍然大悟。
他拍了怕自己的額頭,嘆道“原來如此,老夫明白了唉,老夫忍了幾十年,何期這耐心反不如劉德然是也你說的對,說的太對了”
李儒笑道“相國,末吏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適才為蔡中郎所看重的那本千字文,我觀蔡中郎讀后之神色有異,想來此文必非凡品,此書既尚未問世,相國何不讓劉儉將此書與相國”
董卓詫異道“與老夫劉儉會答應嗎”
李儒道“如何不會劉儉是聰明人,什么事對他和相國都有利,他心中最是清楚,此文問世,也正好震懾一下那些瞧不起相國,認為涼州寡于學術之人看看,讓他們知曉,相國的文治之能不在他們關東士人之下”
董卓的腦海之中,不由回想起了當年,他在袁隗門下當故吏之時,袁隗特意命人將沒有斷章的孟氏易送到自己的面前,用來羞辱并提醒董卓,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那是何等屈辱的一幕啊
想到這,董卓的嘴角掛起了一絲暢快的笑容。
你們瞧不起老夫,那老夫這次就嚇你們一跳
好,甚好
老夫這一次,也要嘗嘗當名士的滋味。
名士董卓快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