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紙張的成本較高,但是這種輕便易攜帶且非常亮眼的新興文字承載物,在雒陽剛剛進行兜售,就受到了太學生,士族,寒門,以及庶族人群的大力追捧。
數千冊剛剛新印的書籍瞬時間就被兜售一空。
而這些書籍上所記載的,也不過是熹平詩經的正定經文。
想抄錄的人隨時可以去免費抄錄。
說白了,就是純純的公版書。
但就算是如此,這些紙質書籍,也沒有一本剩下。
一時間,紙質書籍風靡整個司隸。
而那些搶購到了紙質書籍的人,將其帶回其他州郡之后,竟能翻倍的將書籍賣給外鄉士族學者。
青州的紙質書竟然成了士族間硬通貨,價格翻了倍的往上漲。
其收藏價值此刻竟然遠遠高于價值,這是劉儉一開始都沒有想到的。
青州書籍經銷往雒陽,劉儉是按照制作以及運輸成本的六倍問董卓要錢的。
而董卓在拿到這些書之后,又往上提高了四成來賣。
就是說一錢成本的書,最后竟然賣成了十錢。
而這十錢當中,劉儉占了六塊,董卓占四塊。
不止是如此,千字文的面世,也令董卓聲名大噪。
董卓要求在司隸以及關中各鄉縣用千字文作為蒙學啟蒙物,代替急救章,先行試點。
大漢朝的文人不是傻子,千字文所蘊藏的知識與底蘊,包括個中所講故事的哲理性,以及孩子們的接受度,在縱觀整個大漢朝,也無一物可以代替。
若這千字文是當世大儒寫出來的,也就算了。
可他偏偏是當世所有關東士族閥閱最瞧不起的涼州蠻子董卓搞出來的。
可以肯定不是他寫的,但確實是他發布于世。
這千字文雖好,但也是在啪啪的打關東世家的臉呢。
抽的那叫一個響亮。
就憑這本書,誰敢說董卓不算是一個名士就算不是他寫的,但人家慧眼識珠,就憑這點,就讓董卓有了文名。
誰還敢說他還只是一個不懂禮儀、不通文墨的涼州虎狼
董卓非常得意,他沒有想到自己也有一天能以文名蓋世,而非武略。
自從千字文面試之后,董卓每天走道都有點兒發飄了。
也不怪他飄,這事換成誰誰不得意
很可惜,董卓得意的好時候已經到頭了。
袁紹終于開始組織各路太守刺史,對董卓進行討伐。
他們打起了討伐國賊,匡扶漢室的大旗,一眾人相約齊聚酸棗,會盟討伐董卓。
這些討伐的人中,包括北荊州牧袁紹,北揚州牧袁術,長沙太守孫堅,河內太守王匡,新任兗州刺史劉岱,北益州牧袁遺,新任幽州刺史韓馥,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新任濟北相鮑信,新任東郡太守喬瑁等等。
就算是董卓如今的行為與歷史上不同,就算他現在是擁護漢室的
但是,他與關東氏族之間的根本矛盾并沒有解決,所以,這場針對他的戰爭,還是爆發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