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袁揚州,心有所謀
其實就眼下天下的格局而言,大部分的刺史和太守,針對袁董之戰還是處于觀望態度的較多。
大漢朝的郡國有一百多個,也就是說有一百多個太守國相,而刺史和州牧加起來還有十多個。
而這些人中響應袁紹的,大多是代表高門士族利益的群體。
而其他的地方太守和刺史,皆是不敢輕舉妄動,猶豫不定。
畢竟相比于袁紹這一群人,其他大部分的人都是小爬蟲,挑戰代表大漢朝最高權力的董卓,這種事他們看著袁紹這些人又鬧又作的就行了,大部分的人還是不敢參與的。
因為這趟水實在是太渾濁了,也太深了,等閑不敢邁進去直接摻和。
但偷偷的暗地里支持,這事可就說不準了。
以汝南袁氏在關東士族中的影響力,大漢朝各州郡出身士族集團的太守國相們,就算是不敢明面上支持袁紹,但也一定會在暗地里資助他們,至于資助的方式,那可就多了去了。
什么錢糧軍械,或是一些其他的資源,只要不涉及到正面戰場上的,都能弄。
但相對的,對于董卓來說,也是一樣的。
董卓在關東的勢力,相比于以汝南袁氏為首的士族群體,那肯定是不能比的,不過他也不是孤軍奮戰。
張讓,曹節,王甫等人利用黨錮時期在各州郡也安插了許多屬于他們的勢力,雖然這些宦官勢力在雒陽的宦官們集體被滅之后,不是倒戈就是被剪除,但現在依舊還保存有一部分。
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宦官遺留的至親,想投靠士族,人家也根本不接受。
若非董卓上位,依舊還是由袁隗主政的話,這些人怕是早就被士族們弄的家破人亡了。
因此,就算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這些人也都會在暗地里支持董卓。
所以,就目前來看,袁紹與董卓的這場戰爭的本質,就是以袁紹為首的十幾個關東牧守對抗以董卓為首的一眾涼州軍閥。
而兩方勢力的背后,給袁紹輸送資源的,可能是幾十位太守國相。
而董卓背后負責給他輸送資源的,就是十余位當年宦官遺留下來的太守相國。
表面上看似參與的人不多,但事實上,這背后牽動了大漢朝各州幾十位地方長官的政治力量。
初平三年四月十一,以袁紹為首二十二位地方的太守牧守,準備共同相聚于酸棗,一同歃血為盟,共同祭奠蒼天同討董卓。
而身為北揚州牧的袁術,也率領兵將從壽春出發,向著北面而行。
可不曾想,他的兵馬剛剛行至下蔡,就有人稟報,說是冀州牧劉儉的使者,奉命前來拜見他,說是有要事與袁術商議。
袁術雖然傲慢自大,但當年在雒陽,也曾與劉儉有些交情,而且在袁術的眼中,劉儉這個人還算可以,因此對他并沒有過多的反感。
“讓劉儉的使者來見。”
袁術下令之后,隨命三軍暫停行軍,原地休息。
他本人則是將馬匹驅趕到一旁的大樹之下,席地而坐。
手下的侍從立刻為袁術送來了他最喜歡的蜜水。
袁術坐在樹下,慢條斯理的喝著,隨后便見劉儉的使者在揚州軍士的引領下,來到了他的面前。
“拜見袁公”
袁術聽了使者的問候,眼皮都沒抬一下,很是傲慢的問道“汝乃冀州使者乎”
“正是。”
“千里迢迢的,劉德然遣你來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