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狼董卓,尚算是遠在天邊。
故,張咨還是決定擁護袁紹。
如此,就等于荊、豫之地的地方長官,基本都被袁紹整合來對抗董卓了。
董卓派往荊豫的先鋒大將華雄,是個勇猛非常的人物,他跟隨董卓多年,善于沖鋒陷陣,在涼州平羌叛的時候,有很多不錯的戰績,臨陣經驗非常豐富。
而袁紹方面的先鋒黃祖,與華雄正好相反。
這個人的進取能力不及華雄,但論及固守本土的防御能力,著實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黃祖采取了和朱儁一樣的防御手段,將兵馬屯扎在陽人,并動用當地大量的民夫,修葺城墻,搭建壁壘堅營,在陽人縣布置了堅固的防御陣勢。
袁紹在得知了這件事后,心中甚感無語。
黃公我們是進攻的一方好不好
你在陽人城布置那么多的防守作業做什么你這膽子是不是太小了點
但事實證明,黃祖的這套打法算是做對了。
華雄帶領的大軍一到,立刻就對陽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身為涼州武人,華雄的作戰方法就是一個字干
論及身為將令的作戰素質,華雄遠在黃祖之上,論及兵卒的戰力,西涼兵也在荊、豫軍之上。
幾番對抗下來,黃祖在對抗華雄的作戰中幾乎皆呈現下風,甚至可以說是屢戰屢敗,但是不論他怎么被對方打敗黃祖卻能夠做到一點,那就是寸土不讓。
華雄雖然是連戰連捷,但都是小勝,在大形勢上,怎么打也打不透黃祖的龜甲防御。
身為涼州系出身的猛將,華雄用來逼黃祖出城的手段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西涼軍們叫罵
他也實在是想不出什么其他的方法來了。
而叫罵這種手段,對于黃祖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罵去吧你,累死你我不賠
所以,兩軍目前就僵持在了這里。
與此同時,幽州刺史韓馥帶著本部兵馬進入了魯陽地界與黃祖會和。
韓馥將自己的手下的精銳兵馬暫時安置于魯陽,他自己則是親往宛城去拜見袁紹。
見到了袁紹之后,韓馥聲淚俱下的將酸棗方面的戰事向著袁紹做了大概的描述。
前番曹操敗績,損兵折將,已經令袁紹頗為郁悶。
為了讓曹操重整旗鼓,袁紹親自出面,在荊州,汝南,潁川諸家之中,要了不少的資源,支持曹操前往揚州丹陽郡第二次募兵,待募兵完成之后,再返回汝潁共同討董。
沒曾想,剛剛送走了曹操,韓馥就到了,同時給袁紹帶來了這么大的一個敗報。
袁氏聽說橋瑁,劉岱,鮑信等人都被西涼軍給收拾了,氣的有點頭暈腦脹。
他雖然事先就知道董卓軍的戰力強悍,實力不俗,但萬萬沒想到各陣諸侯的敗陣竟如此之快。
不過天幸黃祖將魯陽守的固若金湯,沒有讓華雄直接殺進南陽腹地,不然的話,袁紹還真不知道應該怎么辦才好了。
而也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代表著潁川荀氏的荀悅和荀諶,來到了宛城,投奔在袁紹麾下。
這兩個人,都是荀氏家族中的代表性人物,極有機謀。
前番荀彧按照家族的指派,北上前往冀州歸順劉儉,如今這兩個人也為了荀氏家族在潁川的利益,前來袁紹麾下投效了。
荀氏家族在汝潁之地還是非常有名望的,且多年來一直跟袁家有利益輸送,如今兩位荀氏下一代的英杰人物代表家族來投,袁紹喜不自勝,自然是格外的厚待。
同時,袁紹將眼下諸侯聯盟對陣西涼軍的不利局勢,向二人做了陳述。
荀氏子弟,自幼皆受家族中的高等教育,所學頗雜,同輩之中,沒有一個人是水貨,各個都有些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