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身為荀彧嫡親兄弟的荀諶,在同輩之中也屬于是俊秀人物。
他一看就看出了當中的問題。
“使君,西涼軍起先分兵三路,與諸侯會戰,酸棗一路,本是僵持之局,但突然之間卻連戰連敗,反觀孟津一路,至今是兩軍對峙,并無任何動靜,實是不合常理。”
袁紹聽了荀諶的分析,道“友若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董卓乃是三朝老將,歷任西域,并州之地,經驗頗豐,西涼軍中,有此眼力和果敢之氣,能夠在短時間戰勝中原諸路牧守之人,非董卓莫屬”
荀悅在旁言道“莫不是虛虛實實之法”
“正是如此,孟津那邊,恐未必有董卓在了。”
袁紹雖偶然會有些“好謀無斷”,但總體來說,他還是個聰慧之主,大多數的時候,他都是智商在線,且相當的英明睿智。
他聽了荀諶的分析之后,深覺有理。
“如此說來,董老賊很有可能會驅兵來魯陽了”
荀諶道“正是如此,恐怕董卓眼下已經抵達了魯陽。”
“華雄一人,或許拿不下黃公,但來了董卓,只怕黃公就未必能夠長久堅守了”
袁紹沉默了一會,嘆道“果然,還需增援才是”
說罷,便見袁紹看向外面,吩咐侍衛道“著蔡瑁,呂公,文聘三人來見”
那侍衛立刻領命而去。
不多時,荊州本土豪右的三名代表,來到了袁紹面前。
這三人都是南郡豪族,為袁紹所看重,而他們對袁紹四世三公的身份,也分外憧憬敬佩。
自黃祖之后,這些南郡家族的大族中人,也紛紛被袁紹拉入軍中效力。
蔡瑁等人見禮,隨后問道“使君,喚我等所為何事”
袁紹長聲嘆息,道“黃兄在前線與西涼軍作戰,雖戰事不利,然尚能堅持,只是我恐董卓不日即至,屆時怕黃兄獨臂難支,勞煩你們率兵前往相助”
說到這的時候,袁紹看向文聘,道“仲業雖然年輕,然昔時曾與足下探討兵機,我深知仲業乃是善守之人,此番還需多多勞煩仲業助守了”
“使君放心,文某定盡全力”
“事不宜遲,你們還需趕快出發才是”
“喏”
待三人走后,袁紹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很顯然,他對前線的局勢依舊不甚放心。
荀悅開口道“使君,以我之見,若要破董,使君還需收服一人,方能成大事”
“何人”
“非得有孫堅出兵不可”
袁紹聽到這時,卻長嘆口氣。
“實不相瞞,孫堅目下為長沙太守,人在荊南,而我為荊北之牧,其人并不隸屬于我,而且此人性情高傲,昔日更是與吾弟公路交厚,此番公路推病不至,孫堅也推病不至,擺明了就是與公路一心,我又如何用之”
荀悅道“使君,孫堅雖與公路相識,但也不過是昔日共討黃巾接下的淺薄交情,論及聲名威望,知人善用,袁公又有哪一點不及公路孫堅非士門出身,狡以孫武之后自稱,不過是想提拔自身聲望,其向上之志任誰都能看出。”
“況且如今孫堅人在荊南,遠離袁術,卻與使君近在咫尺,之所以不投使君者,只因與使君不識爾。”
“依袁公之胸襟韜略,只要肯做,想要從袁術手中將孫堅召過來,未必是件難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