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既說完之后,就猶如沒事人一樣的回到了朝臣們班子之中,但是他的話卻令天子以及一眾朝臣們公卿們的心中深感震撼。
今日,張既的話可以說是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
雖然多少有些危言聳聽之感,但是一旦事情的走向朝著張既所言的方向去發展,那對于大漢朝的皇權與國土領域劃分來說,絕對是會遺禍數代
哪怕是有一點點的可能性,這個情況也都要杜絕。
這是國家的底線。
就在這個時候,司徒荀爽慢悠悠地站了出來。
“咳、咳咳”
荀爽低下頭,一陣猛烈的咳嗦,隨后方才顫巍巍的向劉辯拱手諫言。
“陛下,張君所言甚是有理,有些事情,利在眼前,弊遺千年,切不可率性為之,當此非常時節,朝中的一舉一動,一策一政,都有可能會影響大漢未來百年之走勢,疏忽不得也。”
“陛下,有些事一定要多思多想多籌謀要多往遠看看才是啊。”
淳于嘉聽了這話,覺得很是沒有面子。
他緩緩轉頭,看向荀爽,道“司徒言下之意,是覺得老夫看事不夠深遠了”
荀爽搖了搖頭,道“司空此言差矣,老朽一向是只針對其事,不針對其人,諸公皆為大漢謀取國運,何必拘泥于一言一行”
淳于嘉聞言頗為尷尬,但面對荀爽誠懇的言語,他卻也無話可說。
“好了”
劉辯突然緩緩道“既如此,這韓州就立吧,反正不管韓州境內是好是壞,有戰事還是有饑荒,諸事皆由撫遠大將軍擔著,朝廷倒也可以省卻煩心之事,大將軍為國謀福,朕當倚重之”
說罷,劉辯看向董卓“相國覺得,朕此言妥當否”
現在的劉辯尚未親政,所以碰到重大事宜的時候,還是要向董卓先行咨詢。
董卓站起身,對著劉辯長長作揖道“陛下所言,甚持重也可行”
“諸愛卿,可有不同之見”
“陛下明鑒”
“好,既是相國、諸卿皆無相佐,那就立韓州四郡,并著關云長為韓州牧,總領四郡軍政”
就在這個時候,董卓站出來,對著劉辯道“陛下,老臣還有一事,想請陛下恩允”
“相國言之。”
董卓義正嚴詞地道“陛下隨朝聽政,與臣等一同理政數載,依老臣看陛下已有治國之能,我等諸臣若是繼續把持朝政,不還政于君,是為愧對先帝,欺君之舉也”
“今請還政于天子,由陛下主持朝政,以除我等擅專之嫌。”
劉辯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相國忠心,日月可鑒。”
“諸公對此有何計較”
其時,相府十三曹雖然壟斷了朝廷軍權,人事,州牧任免等大部分權力,但以楊彪和王允等為首的今文系公卿士族在先帝去世之后,又重新把控了尚書臺。
董卓雖然掌管軍事大權,但他手底下的人沒有能夠治理國家的人,相府十三曹是可以攬權,但若要治政,董卓手下雖然也有那么一些士族相助,但歸根結底,卻不能起到什么大作用。
治理這個龐大的國家,還得需要公卿集團相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