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心翼翼的在紙上寫著,每一句話似乎都在用心的斟酌揣摩,只要是下筆就不用任何修改,而且他的字與字之間的距離應該是比較近,因為諸葛亮所寫的每一張紙都用了比較長的時間,足見紙上的落字應該是非常多的。
看來這個孩子很懂得節約呀。
諸葛亮寫滿一張紙后,用嘴輕輕的吹了吹,然后再認認真真的復查了一遍,隨后小心翼翼的將那張青州紙折疊起來,放在了旁邊的木匣子里,又抽出一張新紙鋪在桌上,用好筆蘸了蘸墨汁。
就在他想要繼續向紙上落筆的時候,諸葛亮似乎感覺到了什么。
他突然扭頭看到了門外正一直注視他的劉儉。
諸葛亮急忙起身。
他來到了房門外,沖著劉儉作揖施禮“學生諸葛亮不知大將軍蒞臨,疏于接待,還請大將軍恕罪”
劉儉隨意的擺了擺手“我自己駐步而觀,與你并無關系,說來還是我打擾了你呢,你何須如此諸葛亮,應是你莫要怪罪于我才是。”
諸葛亮急忙說“不敢,不敢。”
“你可愿意邀請我進去嗎”
諸葛亮隨即伸手“此乃亮之幸也,大將軍請”
劉儉進入了諸葛亮的房間之中,他四下打量,卻見諸葛亮的房間收拾的很是干凈整潔,只是家具陳設似乎有些舊了,但是卻并不影響使用。
桌案上的那些青州紙,被石硯壓著,鋪擺的十分整齊。
劉儉來回瞅著諸葛亮屋中的陳設,最終將目光落在了諸葛亮桌案上的那個匣子之上。
他微笑的看向諸葛亮,露出了詢問的表情。
諸葛亮沒有怠慢,他快步走過去,將木匣中的青州紙取了出來,上面都是他的八分書字體。
一排一排,一個一個,整整齊齊的,很是耐看。
真是一手好字啊
“這是學生諸葛亮一點淺薄之學,還請大將軍指點。”
“你這話有些謙虛了,論及讀過的經文,我可能都遠遠不及你,咱們就算是彼此互相印證,談不上指點。”
諸葛亮卻很是認真的說道“不大將軍乃是天下人杰,為了蒼生黎庶,付出甚多,亮對大將軍深感敬畏,大將軍所設立的青州書局,近年來所出版的重要典籍,每一卷每一本,我都會細細研讀,這紙張上的東西,就是亮根據青州書局的出版書籍,所做的一些整理,請大將軍多多指點。”
諸葛亮現在對劉儉說話的態度,與白日間完全不懂。
此刻的他,全都是恭敬與崇拜的表情。
而且那表情不是作假,似乎是看到了讓他充滿了佩服與景仰的偶像一樣。
劉儉拿起了諸葛亮書寫的那些青州紙,認真的看著。
按照劉儉的設想,諸葛亮現在在青州紙上所做的文字,應該都是關于歐陽尚書,易經啊等經學的注解。
這些東西對于這個時代的士人學子來說,都是從小到大必須要認真研習的,而且東漢世子為了能夠讓自己揚名,經常會對五經的經文進行認真的注解,同時還有很多人會對優秀的注解進行再注解,反反復復,淋淋灑灑,一篇萬字經文甚至都能出幾十萬乃至于百萬以上的注解。
這些注解對他們而言,就是前途的擔保,就是保證他們能夠成功的階梯與基石。
劉儉覺得,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應該是不會免俗的,畢竟這是這個時代的趨勢。
誰又能夠那么輕易的跨出時代的局限呢
特別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
可是,當劉儉看到諸葛亮青州紙上的文字之時,劉儉的表情變的凝重了。
只見每一卷紙張的最上方都標注著一個標題。
而這些標題就所代表的,就是諸葛亮所書寫的內容。
第一卷是“乃粒”
“紡織”
“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