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儉有這樣的正面形象,那李響手下的那些人自然就不會拼死與這位顧念著他們的河北撫遠大將軍交戰了。
若是叛軍對上了袁紹,他們定然會拼死與之交戰,不顧生死。
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他們定會抱著這種心態與袁紹軍決戰。
但是,面對著劉儉這樣想要使他們重新歸于安定生活的人,他們實在是心中有猶豫。
若是劉儉真的能使他們歸于安定的生活,給他們一條生路,那他們若是與河北軍硬拼,豈不是斷了自己的日后前程嗎
很快,河北的各大流民勢力之中,有很多人開始暗中與劉儉接洽。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畢竟是大部分的人還是渴望能夠好好的生存下去,誰也不想將性命放在戰場上。
以李響為首的司州叛軍,能夠叫的出名字的,大概有數十股,但是經過了一番操作之后。大概將近有一半兒的小五賊寇紛紛向劉儉表示了想要投降的誠意。
而剩余的那些叛軍,就算他們的首領不想投降,但是他們手下的叛賊卻大都人心思歸,想要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
更為要命的是,劉儉這個人是一個說做就做的性格。
那些歸降到劉儉麾下的叛軍,立刻就被劉儉安排了屯田整編,又重新登記造冊,制造戶籍。
這一番操作下來,所有的叛軍普通士兵們的心都有些活份了。
大家都紛紛有意想要投到劉儉那邊去,讓劉儉重新將他們登記造冊,變為良民,平平安安的繼續生活下去。
畢竟這才是人生活的主流啊。
眼看著所有的叛軍態度越來越變幻莫測,李響不由著急了。
如果讓劉儉再這么胡搞下去,別的不說,叛軍的士氣就會被他打壓到最低,到時候不用朝廷方面派官屬的軍隊平叛,叛軍自己就會四散分崩離析了。
在種種不利的條件下,李響終于鼓起勇氣
他集結了所有的大軍,在雒陽北部的孟津之地集結人馬,準備與劉儉展開一場大決戰。
按道理來說,李響在是帶著最底層的貧農,向權貴階級發起挑戰的。
在某種程度上,劉儉還是比較尊重敬佩他的。
當然,這個尊重和敬佩只能埋在心里。
可是,當看著李響集結了大軍來向自己挑戰的時候,劉儉心中則是對他充滿了鄙夷。
如果他真的是為民請愿,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而起義反抗朝廷的話,那現在自己抵達了司州,他就應該卸甲來降,輔助自己將司州的局勢穩定下來,讓所有的百姓能夠過上好的生活。
他若是真的如此做了,劉儉還覺得他是一個真正為民請命的人。
但是現在,他看到劉儉破壞了他的起義,招走了他手下的叛軍,因此,他熱血上涌,集結了大量的兵馬來與劉儉交手決死戰。
只是通過這一點,就能夠看出,他也不過是一個只顧著自己的軍閥式人物。
這樣的人不值得同情,必須要被消滅。
于是,李響率領叛軍六十萬,而劉儉則率領河北軍八萬,雙方在孟津擺開陣勢,展開了一場終極決戰
而此時,已經是興平六年初春三月,公元196年。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