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只是憑借商貿以及政治手段來硬壓糧價的話,那些司州的望族也不會服氣。
除了經濟方法,劉儉還需要配合以軍事。
徐榮打敗孫堅在司州站穩了腳跟之后,劉儉便盡起本部大軍,開入三河,直奔雒陽而走。
這次劉儉集中了河北大部的精銳,加上徐榮的前陣兵馬,足有八萬之眾。
當然,現在河北的兵馬數量在天下算是比較多的,而且為了不是兼顧著北方外族諸事,劉儉還可以抽調更多的兵馬南下。
不過,在劉儉看來,這八萬兵馬的行動,也已經算是驚天之事。
足夠平定所有的戰局了
孫堅戰敗的事情,讓司州的各大望族本來就對袁紹有些失去了信心。
如今劉儉親自抵達司州,大力打壓糧價,令司州諸勢力聞風喪膽。
很多司州的望族都開始暗中計劃背叛袁紹,投靠劉儉,以求保全自己的家族。
畢竟對于他們來說,利益雖然很重要,但是家族的存在與否是更重要的事情。
雖然大部分人是這樣想的,但是終歸有一些人是沒有這份眼力見兒的。
特別是有一些在司州猖狂已久的家族,他們真是不把劉儉這樣后崛起的英雄人物當一回事兒。
他們覺得大漢王朝依舊還是他們的天下,這世間的運轉規律依舊還是原先的那一套運轉規律。
只是可惜的是,經過這些年來世間時局的錯綜變化,所有的制度還有運轉規律,早就不是已經當年的那一套了。
望族、閥閱、還有豪右想在地方像是原先一樣的橫行霸道,凌駕于官署,那真的是不可能的。
劉儉的大軍進駐到了司州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壓糧價
第二件事就是召集流民,收攏叛軍。
他要將叛軍流民重新收歸為良民,并給他們田地,讓他們能夠得到休養生息。重新過上安穩的生活。
這件事對于劉儉來說,也算是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情了。
人力即是生產力
大漢朝的普通黎庶,就是這個國家的根源性動力。
一定不能因為朝廷的弊政而讓這些基層的民眾損失太多。
當然,那些不想歸順的叛亂賊首也是很多的,所以劉儉決定一邊撫慰,一邊絞殺,撫剿并用,方能鎮住司州的局勢。
至于不愿意歸順的人是誰,這就很簡單分辨了,為首的就是那位司州目前統帥反派勢力最大的一股賊寇李響,自稱為張角的徒弟。
李響的兵力還是比較雄厚的,畢竟現在他手下的叛軍已經接近七十萬。
當然,這所謂的七十萬叛軍,其中夾雜了很多水分,青壯男子不少,但是老弱病殘也比較多。
特別是這些兵卒都沒有經過系統性的訓練,一旦到了戰場上,除了人數能夠碾壓之外,又怎么可能與正規的河北軍相比呢
當然,這支兵馬你也不能小看他,畢竟他們都是餓瘋了的暴民,他們一旦拼起命來,那也是不要命的
失去了生存欲望的人,只是憑借著一股悍勇之勁兒的暴民也是非常恐怖的。
但問題是,河北的宣傳機構現在已經在司州大肆宣揚劉儉的仁德之政。
比如,劉儉到了司州就壓低糧價,并招募流民叛軍,給予田地,重新建檔建戶籍,方方面面都是為了最底層的百姓考慮的